顯示具有 有感而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有感而發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又有另外2個人自殺了(Two More Suicides)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麻煩,要謙卑,花點時間寫下自己所犯的錯誤,以及為何犯下這樣的錯誤,接下來就趕快尋求專業的協助。

看到羅伯特清崎先生的友人夫妻檔自殺(詳下方原文轉貼),不禁想起我也有2位友人在前後10年裡因著幾乎相同的原因而自殺,我這2位友人自殺時皆未留下遺書,一位留下3個幼齡子女,一位留下2個稚齡子女,讓5個小孩在年幼時即失去父愛,也讓2位太太獨自背負沉重的經濟與精神壓力。我不知道,假如他們知道最後會是這種結局,他們還會選擇當初所做的事情嗎?

到底當初他們做了什麼事呢?遭致最後選擇這條不歸路?且讓我一一述說。

10年前這位友人大哥是一位證券業務員,待在證券公司多年,也做到了中階主管,待在證券業,自己交易點證券也不足為過,不過賺的薪資有限,又想憑藉自己的專長在股市賺多一點,因此他使用了融資與當日沖銷這個證券交易方式,豈知非但沒有賺到錢,反而將自己的本金都賠光了,在各種正當借錢管道都用盡後,最後轉向地下錢莊借錢,但是老天爺始終沒有給他翻身的機會,最後逼得老父親賣掉未來要給他們的祖傳農地來還欠地下錢莊的錢,只是這樣仍沒有打消翻本的念頭,再次向地下錢莊借錢,一段時間後,債務仍然是愈滾愈大,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選擇自殺一途。第二位友人是一位專職的股市玩家,在股市打滾10多年,10多年來,有賺有賠,只是賠的時候居多,也是把農地抵押給銀行,數百萬的抵押借款也是有去無回,失去了農地後,仍然不死心,到處籌錢想東山再起,在長期的經濟與看盤壓力下,也是突然的自殺了,他投資股票的方式也是使用融資與當日沖銷。

在2個不同的環境下,2位友人做著相同的事情,最後走上同樣的結局。其實,他們有完全不一樣的選擇,他們不需在股市獲利也能生活下去,之所以會使用融資與當沖,我想很大的因素是:賭一把。試想,有誰能夠真的看得其準,知道這檔股票今天會上漲,明天那檔股票會上漲,假如真有這樣的人,他老早就超越股神巴菲特的績效了,巴菲特也一直不斷的對投資人說明,他無法預測短期的股價走勢,巴菲特並不是靠當日沖銷賺錢的,他有許多取得資金的方式,且成本都非常低廉(甚至趨近於零),所以他也不需向券商融資來買股票,更何況,他的公司隨時都有數百億的現金,當遇到股價遠低於公司內在價值時,便可以大量買進,巴菲特做的是投資或者說是經營事業,可是這兩位友人做的是賭博啊,同樣是買進股權,因為想法與做法不同,就有了天壤之別。

生命是無價的,當你徘徊在十字路口感到無助、無望或難過時,請記得撥「1995」生命線電話,我們將陪伴你渡過難關。

羅伯特清崎先生原文
Two More Suicides

A few years ago, in an earlier Conspiracy of the Rich (COR) Update, I wrote about three suicides and two arsons in my neighborhood.
Sadly, there were two more suicides recently in my neighborhood. The economy has claimed two more people. This time, the two people are friends of mine. They were good people, and I miss them.
My two friends were a married couple. He was a famous radio personality, and she was active in high-end charities. They were leaders in our city.
Why the suicide, no one really knows. I do know they were in financial trouble due to the real estate crash. Just how deep they were in trouble, I don’t know. I also heard they had medical problems, which added to their financial problems. Both were my age.
Last year, Richard Duncan, who writes a blog on the Rich Dad site, warned me about this type of personal tragedy. Richard explained that millions of people are living on savings and reserves. If the crisis lasts longer than their reserves, the real personal crisis appears. It seems this is what happened.
After the crash of 1929, there was a saying that went, “Watch out for falling bankers.” When the stock market fell, so did bankers. They could not face their losses.
In the 2007 crash, there were fewer bankers committing suicide. This is because our government is bailing out the bankers with bonuses.
Unfortunately, you and I do not get bailed out.
If you are in trouble financially, or have friends and loved ones in trouble, please seek professional help. There are agencies set up to assist you in dealing with your financial problems.
Money is not worth dying for. I know, because years ago, while nearly a million dollars in debt, suicide was an option. Rather than run, rich dad suggested I write down all the mistakes I made and then seek help. If I made accounting mistakes, I talked to an accountant. If there was a legal mistake, I talked to an attorney. That was my way out. That is how I got smarter.
These are not ordinary times, and I’m afraid the crisis is going to get worse.
If you find yourself in trouble, be humble, take the time to write down the mistakes you’ve made and why you made them, and then seek professional help.

(譯: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麻煩,要謙卑,花點時間寫下自己所犯的錯誤,以及為何犯下這樣的錯誤,接下來就趕快尋求專業的協助)
Even if you are in financial trouble, these are times to get smarter, not to despair.
Take care of yourself, and thank you for supporting COR.
Robert Kiyosaki

PS.本文不適用本網站之創用CC授權。本文禁止以任何型式轉載。


閱讀全文...

聖誕快樂(Merry X’mas)

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近期忙著當學生與當老師,當學生要付出學費,當老師是志願的,無給職。偶然的一次機緣在網路上看到基督教救助協會的陪讀班計畫,看到全省各地許多弱勢家庭的小朋友受到細心的照顧,突然覺得,我應該親身參與公益,而不是只是捐錢了事。之前總是有許多的理由與原因,讓我一直待在公益的後方,沒有站到前線去參與,或許是時機成熟了,當下決定馬上行動。我在網路上找到了離我較近的一個陪讀班,也順便看一下一些網路上相關的報導,心裡有個譜後,撥了電話過去,接通了闕師母(闕戴淑媺女士),經過一次的詳談後,得知陪讀班剛好缺了一位英文老師,便開始了我的英文陪讀之旅。轉眼間,數個月過去了,跟小朋友們也建立了一些情感,這些小朋友大多來自外籍配偶家庭、單親家庭或是隔代教養+外籍配偶、隔代教養+單親,看著他們天真無邪的臉龐,聽著一個個情況不相同的境遇,真是感到心疼,心疼他們的遭遇,心疼小小心靈卻要承受家庭不健全的壓力。

就在今天我再次驅車前往陪讀的時候,一位小朋友一進教室便遞給我一張卡片,一張已經好多年未曾收過的聖誕卡(現在大家都透過email來祝賀),我想,這張卡片所代表的意義,勝過數千張生意上制式的賀卡,霎時間,一切的疲勞與付出,都得到了回饋。這位小朋友是所有小朋友中,家境最為困窘的一位,到目前為止(4年級),因為種種特殊原因,沒有辦法擁有一張健保卡,生病時都要闕師母傷透腦筋。(目前還在努力讓她擁有一張健保卡)

有一個紀錄片便是以她為主角
『午安 幸福』--2011弱勢家庭兒童陪讀班紀錄片 (PART 2)

跟大家分享她寫給我的卡片:
這張是信封的正反面

Ruby賀卡信封

這是卡片內頁
Ruby賀卡內頁

雖然每年也都會收到經由世界展望會認養的國外小朋友的來信,但畢竟沒有情感的交流,總是感受不深,透過第一線的參與,真正感受到台灣社會上還是有相當多的弱勢家庭兒童需要我們的幫助,這些兒童如果沒有受到良好的照顧,很容易變成社會的亂源,透過陪讀班的身教言教,我看到他們有很大的進步。

如果你也希望盡一點心意,幫助這些弱勢的孩子,你可以透過下面資訊,與闕師母或是闕雅英小姐連繫。

「一塊」陪他讀書去

~闕師母傳愛課輔班長期陪伴計畫~

活動動機:

這是一個不太容易的選擇題,如果你有「一塊錢」,你會選擇:

A.存入購屋基金,或許不久的將來,我可以買得起自己的房子。

B.捐給願意照顧弱勢的候選人,或許不久的將來,社會公義會實現。

C.支持闕師母傳愛課輔班,或許不久的將來,又能造就另一個校長獎。

薪水漲不過房價,候選人的支票是世上最難兌現的一張。因此,我們寧

願投資「另一個校長獎」。

活動緣由:

10多年前的一場悲劇,讓闕師母立志不收任何費用,輔導問題家庭裡的

孩子。多年來靠著社會各界的捐助,讓傳愛課輔班成了這些孩子的蔽護

之所,也讓每個孩子的課業日益精進。然而這幾年鄉下老教會會友流失

地厲害,收到的捐款也愈來愈少。偶而透過電視媒體報導課輔班的故事

,會意外接到幾筆善心人士的捐款或物資,讓課輔班可以撐上一陣子,

但仍入不敷出。

課輔班服務對象:

國小1~6年級的弱勢家庭兒童(單親、隔代教養、外籍配偶、清寒、

失親、失依),目前有42位孩子。

課輔班服務內容:

課業輔導、才藝訓練、生命教育、品格教育、家庭關懷

課輔班經費支出:

每月10~15萬元(含講師鐘點費、伙食費、教材費、水電費等…)

活動內容:

至少召募500位長期捐助者,每天存下10塊錢,每月捐款300元,長期

陪伴闕師母傳愛課輔班的孩子們,爭取一個公平學習、成長的機會。

捐款方式:

1.信用卡捐款:授權書如附件

2.ATM轉帳:郵局代號:700 帳號:0051091-0311161

3.郵局劃撥:31555688 戶名:嘉義縣傳愛全人關懷協會闕戴淑媺

會址:嘉義縣水上鄉柳新村48-10號

電話:05-2686324 0956930677 闕雅英小姐

e-mail:yaingchueh@gmail.com

1


閱讀全文...

我看到的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策劃的縮減產業數位落差計畫(雲端應用)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今天特別撥空參加了一場在嘉義市嘉義產業創新研發中心的嘉義區地方資訊應用論壇因為已經好久沒有參與嘉義地區的研討會(講座),此次邀請了2位博士與網路上相當有名氣的東京著衣與團購美食克朗奇手做泡芙來做網路行銷實務分享,讓我想去了解一下,接下來就按照演講順序一一發表一下看法。

第一位上場的市政府企劃處處長40分鐘的演講,投影片做得很精緻,但是與題目相去甚遠,聽起來有種隔靴搔癢的感覺。

第二位是中華電信的蔡博士,看起來是一位在電信專業領域學有專長的工程師,無意間說了許多的英文專有名詞,我雖然都聽得懂,但是台下許多來自傳統產業的老闆,可能就聽得霧煞煞,投影片將雲端運算與雲端應用服務的基本架構說得很清楚,說明公共雲與私有雲目前有哪些公司在運用,說明目前有哪些公司提供IaaS,哪些公司提供PaaS,哪些公司提供SaaS服務,或許有人看不懂何為IaaS PaaS SaaS,這是雲端運算架構的三個層面,今天台下的聽眾很多都是來自2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或是個人,它們需要的應該是如何將公司的E化運作放到雲運算(應用)上面去,而不是講了一堆,結果在Q&A時一位老闆發問,他問得很客氣,其實我聽得出來,這位老闆根本不知道從何開始。個人覺得,前2位講師都文不對題,也就是聽完之後,根本不知道如何運用雲端技術提升經營績效,甚至連怎麼開始都摸不著頭緒,真希望今天發問的那位老闆,可以看到我這篇文章。

第三位是遠東科技大學的陳教授,他介紹了QRcode的創新應用,短短不到40分鐘,介紹得很實用,也將自己的聯絡資訊用QRcode印在講義上,學以致用,相當好的示範。

第四位上場的是東京著衣的鄭副總經理,他的投影片全部都是在介紹東京著衣的輝煌歷史與經營績效,幾乎沒有提到較關鍵的成功因素,倒像是在做公司置入性行銷,一堆照片與媒體報導的影片,實在是沒有任何收獲。

接著壓軸的是(其實排在最後通常意謂著時間被前面講者拖延而不夠)克朗奇泡芙的負責人蔡先生,這位台大商研所畢業的工科背景的年輕小夥子,確實有兩把刷子,充分運用了網路科技的全自動化客戶服務系統(email雲端軟體自動寄發客戶專屬郵件)與及時的資訊系統,在不到30分鐘的分享中,很快速的分享了他們的實務做法,只可惜沒辦法一一詳細介紹他們應用的軟體與平台。

這場講座是嘉義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所舉辦,他們的用意在推廣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縮減產業數位落差計畫,由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來執行,應該有相當金額的政府補助款,我很好奇這些接受輔導的微型企業是否因這項計畫而受益?因此看了一下他們所輔導企業的網站,
99年度縮減產業數位落差計劃店家100年度縮減產業數位落差計劃店家
幾乎都是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網頁,只有少數店家用心將網頁作精緻一點的美工與充實一些內容,甚至有許多店家根本沒有資料在上面,只是一個空殼子。網址也都是xxxx.u98.com.tw的子網域,沒有自己的網域,應該不能利用google分析吧,而且這樣子網域也沒法彰顯公司的專業形像與永續經營意願,其實每年只需10元美金就可以有一個自己專屬的國際網域,既然企業要上網,就把它做好,不要做一半,我看這種網站也不會有人有興趣逛的,在數億個網站中,從google搜尋關鍵字也不會跑在前幾頁,就算花錢買關鍵字廣告,一旦將流量導到網站,潛在客戶可能瞄了一眼後就馬上離開,只是肥了網站製作者與google而已。

其實就連嘉義市電腦公會自己做的http://www.u98.com.tw/index.asp 也是錯誤百出,看起來好像沒什麼人在經營,首頁最新消息的模組竟然會一直閃個不停(這點或許你看到時,它們已經修復),做了那麼多的縮短產業數位落差的公司網站,卻讓人看不到什麼成果,今天來分享的東京著衣與克朗奇手做泡芙應該都不是透過這個管道的,它們應該找一家輔導成功的企業來分享,這樣較具有說服力。看起來嘉義地區的縮短產業數位落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市政府在這方面也扮演了配合政策的角色,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去做績效評估,然後來要求執行單位做改善,當然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是花錢的大爺,如果沒有嚴格把關,而只是將預算消化掉,那麼所能創造出的綜效恐怕是微乎其微。

金融服務業是一個需要高度數位化的行業,登豐理財在籌備初期即面臨了許多的數位化問題,我們也曾經找過資訊業來諮詢,但都沒辦法符合我們的要求,有些產品可以解決問題,但是費用太高,一家微型公司根本負擔不起,在這樣的艱困環境下,還好google apps已經較為成熟,當時也用了微軟的Office Live Small Business(微軟已經將此服務轉換為office365)等雲端應用軟體,大家可以參考淺談小型企業運用雲端服務之範例(how to use the cloud service for small business ?),我們善加利用了google apps及ZOHO這2大雲應用服務公司所提供的免費服務,來撐起初期公司經費有限的IT預算,這些免費服務因為沒有利潤空間(或是利潤空間很少),因此資訊業幾乎不太可能採用這些解決方案,對於一些有數位落差的公司行號,他們更是沒有能力自己來DIY,所以這些好用的軟體應用服務,就無法在中小企業間普及,這些中小企業或是微型企業,甚至不知道用搜尋引擎來尋找答案,譬如使用"小型企業雲端應用服務"之關鍵字在google搜尋,就可以看到我之前分享的一篇文章排序在第三個位置。
image

在yahoo搜尋甚至第一位與第二順位都是我分享的文章(在我文章前面幾個連結都是要付費的關鍵字廣告,非自然排序產生,通常較不符合搜尋者的需要)
image

如果你是用"免費雲端應用服務",在yahoo搜尋,我的文章也是排在第一位
image

google則是排在第三順位
image

如果你是中小型或微型企業的員工或是老闆,也很想擁有登豐理財使用的眾多雲端軟體服務,但卻不知如何著手,或是自行DIY摸索曠日廢時,歡迎您跟登豐理財聯絡,除了註冊網域(公司網站的專屬位址)需要每年10美元外(繳給網域註冊公司的)其餘的應用完全免費,我們很樂意分享我們的使用經驗,希望能協助營利事業或非營利團體善佳運用最新數位科技,讓我們的日常工作更有效率。

聯絡方式:按這裡到登豐理財


閱讀全文...

辛苦的"小"老百姓(下)(Work hard and get nothing 2)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那麼,將錢放在定存應該就萬無一失了吧?這或許是一廂情願的想法,除了上篇提到的通貨膨脹威脅外,只將資產單一配置在定存,也要冒著無法達到自身理財目標的風險,怎麼說呢?我們舉個實例說明:

一位工作了5年的30歲上班族,月新4萬元,每年調薪1%,假設長期平均通貨膨脹率3%,目前有存款50萬(此處建議全數作為已有之退休金準備),預計60歲時退休,且希望退休資金可以用到85歲,希望在60歲退休後可以有現值2萬元的每月基本生活費,如果是理想的生活費是5萬元,公司提撥勞退新制的6%,無自提,勞退新制專戶已累積20萬元,這位上班族只想以定存來準備退休金(假設長期平均2%的年報酬率),根據這些資料,我們到富邦人壽網站做個試算,得出下列數據:

image


image

分析與建議:

以下的退休規劃分析,將提供您一份完整的需求參考!

一、狀況描述

您現年30歲,計劃於60歲退休,退休後希望維持相當於目前每月20,000元(現值)的基本生活品質/50,000元(現值)的理想生活品質,預計85歲為人生的盡頭,也就是說您退休後會再存活25年。

二、需要準備多少退休金

在考量每年通貨膨脹率因素換算後,當您退休時每月需有48,545元(終值)/121,363元(終值)的退休生活準備金,直到您85歲,扣除勞保年金給付金額19,053元/月,因此為維持您退休後的生活水準,在60歲退休時,您需準備退休生活準備金為 924萬元(終值)/3,460萬元(終值)。

三、如何累積足夠退休金

◎現在開始,您每月必須存17,927元(基本生活品質)/67,105元(理想生活品質)

◎五年後開始,您每月必須存22,576元(基本生活品質)/84,506元(理想生活品質)

◎十年後開始,您每月必須存29,498 元(基本生活品質)/110,416元(理想生活品質)

備註:
您的退休金準備計劃已扣除以下項目,才來試算其每月應投入金額:
一、現有作為退休規劃的存款、投資
二、公務員/軍、教保險之養老退伍給付
三、服務機構所提供之退休金
四、國保/勞保一次年金金額
註:
建議方案的投資金額,是依據您設定的投資報酬率,且假設利率不變下試算得出。如實際投資報酬率與您設定的投資報酬率不符,每月投入金額需再做調整
建議方案的投資金額未扣除投資費用,實際投資金額請以建議書為准。

※本結果係依據使用者所提供之資料加以分析或試算,僅供使用者參考,並不構成本公司商品之廣告或要約之引誘。本公司對於分析或試算之內容或結果之正確性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作者做了部分文字的潤飾,但不影響結果>

我們看到單單準備退休金,每月就要提撥17,927元(基本生活品質),占了其所得的45%,這還只是現值每月2萬元的基本生活品質,根本沒有能力負擔每月5萬元的理想生活品質,何況他可能還有其它的財務目標(子女高等教育金,子女生活費,父母扶養金,購屋,購車,海外旅遊,創業基金..等)。所以這位上班族幾乎不太可能以定存這項工具來完成他的財務目標,這也是一種風險,無法達成財務目標的風險。

許多人不想搞懂投資理財,以為錢放在銀行就沒事,以為買個儲蓄險保單就沒事,他不知道的是,危險的結果正在終點處等他,躲也躲不掉。還是趁早了解理財與投資的常識,找一位獨立客觀的理財顧問,避免顧問跟你的利益產生衝突(這點請理財顧問說明清楚),儘量降低購買金融商品的成本支出,自己主動閱讀一些經典投資理財書籍(可參考登豐理財圖書館),那麼陷阱就離你愈來愈遠,你的財務目標也就離你愈來愈近。


閱讀全文...

辛苦的"小"老百姓(上)(Work hard and get nothing)

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在全世界的政府皆拼命借錢拼命花錢之際,在社會底層的勞工階層卻每天都得戰戰兢兢的顧好自己目前的工作(飯碗),即使這樣,還是很容易受到經濟衰退影響,遭到資遣而失業。如果好不容易將工作顧好,有一個餓不死的薪資收入,省吃儉用在銀行存了點錢,卻因為政府的寬鬆貨幣政策而引來通貨膨脹或是國外(特別是美帝)政府亂印鈔票,而讓全球的民眾苦嘗輸入性通膨(因為全球的物資幾乎都是以美元計價,美鈔印多了,石油農產品等就會反映在價格上漲),這些存在銀行的辛苦錢非但沒有創造出實質報酬率[(1+名目報酬率)/(1+通貨膨脹率)-1] =>[簡單算法:名目報酬率-通貨膨脹率],反而被高漲的通貨膨脹侵蝕掉實質購買力。

存在銀行的錢看起來較安全,卻被政府利用通貨膨脹悄悄的一點一滴偷走其購買力,有些人受到保險業務員及銀行理專的話術吸引,將定存或是每月工資結餘款投入外幣的儲蓄保單或是台幣的分紅儲蓄保單,這類保單,通常是長年期的,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也不一定會比定存好,雖然現在用一些特定條件試算,是比台幣定存好一點,但是那是要在特定的條件下,而這些條件,並非永久不變。假如保戶因為沒有做好資金需求的規劃,隨意的購買儲蓄保單,一旦面臨資金需求,然保單尚未到期,如果只是短暫需要資金,很快就能回補,這還可以利用保單貸款因應,但是如果無法短期內回補資金,只能走上解約一途,這樣有非常高的機率會賠錢,反而弄巧成拙。

在低利率環境下,資金(追求保值)走投無路時,許多民眾會被引導到投資有價證券或是不動產...等,這類型的投資配置雖然可能有較高的報酬,卻也伴隨了較高的虧損風險,然而民眾並不是非常了解這類風險,也不知道如何管理風險,更遑論做好適當的風險趨避與風險忍受度所搭配的風險曝險程度,因此我們會看到70歲的老伯伯將全部積蓄投入ELN連動債,而產生毀滅性的悲劇,或者是投入股票融資融券與當沖的賭博遊戲當中,每日活在緊張與緊盯螢幕數字跳動的無意義生活下,最終走上自殘一途(我已有2位保險客戶是如此),以悲劇收場。

在股票市場行情上漲之時,許多金融從業人員鼓吹客戶購買股票與股票型基金,此時認為定存、儲蓄險保單與政府公債基金的報酬都太差,建議客戶將資金轉往股票市場,一旦股市行情反轉下跌,就改變說法,建議客戶還是買一些保本的儲蓄險較好,而許多客戶也沒深入了解,竟也同聲附和,剛好樂的金融從業人員兩頭賺,殊不知,這些客戶遭受了2次的傷害(下一篇文章會分享此情況)。即使有一些專業且有職業道德的從業人員,仔細地為客戶規畫好投資策略與資產配置,並做了一些基本的投資人教育,但是有太多的人不是很懶就是根本無暇顧到投資這一塊,但卻又想從投資上賺一筆,因此一開始傾向全部依賴理財顧問,可是因為資金是自己的錢,很容易受市場情緒的影響,常常買高賣低(無法克服貪婪與恐懼的心理偏誤),即使理財顧問事前做好完善的規劃,也不容易克服客戶的這種心理偏誤,通常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做投資人教育,成本相當高,因此許多從業人員皆放棄此種作法,而以短線與短視的方式,來經營客戶關係,這種建立在短線的績效表現上的關係,很容易因一時績效不好,客戶就另謀他人。金融從業人員也沒辦法真正建立與客戶間的長遠關係,可說是兩敗俱傷。

以目前這樣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情勢與金融商品多的眼花撩亂,第一線的理財專員與客戶皆持續維持著舊有的思維,實在很難應付這多變與複雜的金融環境,通常都是以悲慘的下場做結束,我們不禁要問,一套真正了解客戶,提供客觀公正的理財規劃建議,作持續且長期的投資人教育的金融體系,何時可以普及?可以成為市場認同的主流?政府主關機關有責任,金融業有責任,金融第一線從業人員有責任,客戶也有責任,如果你也認同此點,請留言在此,告知我們你的想法。


閱讀全文...

我們今天打3折,要買嗎?(70% discount)

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上個星期陪客戶去彰化銀行開立外幣帳戶並申請網路銀行服務,一到外幣開戶的櫃檯,除了承辦的小姐以外,旁邊立即來了一位約莫是45歲的中年行員(不知是否是理專),猛向我的客戶推銷共同基金,我靜靜待在旁邊不動聲色,想聽聽到底他會說些什麼?

話說我這位客戶自從10年前認識我之後,就漸漸不在彰銀申購基金,而是透過我建議的管道來做基金交易,這10年來也沒讓她失望,他離開彰銀後直對我說,他們現在怎麼那麼積極,10年前她在彰銀購買基金時,都沒人打招呼,也沒有人協助,只能自己挑些基金,然後臨櫃申購(當時彰銀似乎還沒有線上交易?),跟今日的積極態度,讓她很是驚訝。

到底這位行員說了些什麼呢?

只聽到他幾乎從頭到尾都在說,目前我們的手續費打3~4折,很優惠,每個月都可能會有不同的折數,要把握機會。一直強調他們折數打很大,卻從頭到尾沒聽到他對客戶提問題,要提什麼問題?至少是了解一下客戶目前的情況與想法吧,甚至也可以問一下客戶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坐下來好好聊一下,畢竟銀行不是菜市場,我們可以看到菜市場的喊價聲此起彼落,覺得這才像是菜市場,但是這種景象怎會發生在銀行呢?很想笑,但實在是笑不出來。菜市場的交易我們一般認為那是買賣,一買一賣瞬間完成交易,以後各不相干,通常不需要售後服務,也不需要非常了解買菜的先生小姐,客人要買什麼,就直接報價賣給他。但是金融市場,特別是面對客戶的第一線從業人員,也將客戶與金融機構間的交易當成買賣,這是短視行為,且非常不負責任。這樣的金融環境,最需要檢討的是金融機構,因為他們將手續費(佣金)收入列為評估績效的全部,不論是發放獎金或是各式表揚與獎勵,都是依據你的手續費(佣金)收入,至於客戶是否得到妥善的規劃或建議,那不是他們的關注重點。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第一線從業人員想要繼續生存下去,只好依據公司訂的遊戲規則走,因此形成一個極為畸形的金融產業鏈生態,大有為的政府呢?他們在哪裡呀?他們只會在金融機構出問題後再來亡羊補牢,永遠都是慢半拍,不論是信用卡違約風暴(產生許多卡奴)或是連動債風暴(產生許多頃家蕩產的投資人),政府都不是扮演預防與預警的角色,而是事情爆發後,再來做出許多監管與規範,其中許多的規範只是徒具形式,只是讓客戶簽更多的文件,來保護出事後金融機構不用負責任(因為客戶都在相關揭露文件中簽名確認了)。

親愛的朋友,你還要讓自己繼續無知下去嗎?繼續接受金融機構許多避重就輕的說法,繼續接受第一線從業人員的取巧話術,繼續接受相當不對稱的資訊,繼續接受財經雜誌的置入性行銷,繼續接受顯不合理的佣金結構,繼續接受極為精緻的金融商品簡介文宣但是根本沒有提供理財規劃服務的純商品銷售行為,繼續接受….看官們,您繼續接龍下去吧。

如果你不要繼續讓金融財團欺負,那麼你就要加強你的財務商數,別人是讓信用卡發行公司賺錢,你是賺他們的錢;別人是買了超高內扣費用的共同基金,你是選擇低廉實在的基金或ETF;別人是用很高的利率借錢,你則用不到1%(高竿者甚至是0利率)的利率就可以借到;別人買了一堆讓業務員賺翻天的保單,你則聰明的選擇業務員與保單,讓他們為你服務,為你增值,保護你的人身與財物的風險;別人長期死守著銀行的存款利息,你則有多種長期而言好得多的替代性選擇(台灣早期儲蓄險美國政府抗通膨公債);別人花大錢買投顧老師的誇張資訊,你則有一堆免費優質的網路文章或是研究報告

Action Now ! 馬上行動!


閱讀全文...

討人厭的facebook相片標籤置入性行銷手法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我很少玩facebook,通常是看看一些有玩facebook的朋友的近況動態,但是朋友的朋友如果將其照片標示出我朋友的名字,那麼在我的塗鴉牆上,我也看得到。有些人士就是利用這一點,大量去加facebook朋友名單,他自己可能就有數千個facebook朋友,而每個朋友又有各自的朋友群,以100個朋友來算好了,這樣以照片標籤標出100個朋友,那麼就潛在有100*100=10000個人會看見這則訊息,不用花一毛錢就能有1萬個曝光的機會,而這一萬個中,只要有5%的人點入進一步觀看,就是500個流量,我不知道這樣的方式會不會帶來收入,我知道,這樣的方式只會引起我的反感,不但不會點入觀看,即使看起來再好的機會,我一點也不心動。

通常這類的行銷手法大多是所謂的在家工作系統(傳銷居多)或是色情網站,可以看看我一天內會看見的照片動態就知道這有多囂張了(我的facebook朋友在106位的情況下),而我的朋友則是成了替死鬼,照片及廣告訊息並不是他們發的,但是卻是透過他們的名義被facebook上的朋友看見。所以如果你發現你一直被一些根本沒有你的照片標示出來,而且裡面藏有廣告訊息,那麼建議您,通知這個發照片的朋友不要繼續這樣做,或是直接將他(她)從你的朋友名單上移除,因為有許多這類的facebook朋友其實你也不認識他們(莫名其妙加你為朋友)。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閱讀全文...

沒有一樣工作,值得拿命去換&我們還要上班多久?

2011年2月24日 星期四

在很久以前,我就知道,我的價值系統排名第一的不是事業也不是財富,而是健康,因此在1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健康始終是我的第一要務,沒有了健康,什麼都化為烏有。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我常常要幫客戶辦理各類理賠申請,大部分是生病或意外事故住院,只有極少數的死亡理賠,過程中,深深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性,雖然自己買了高額的住院醫療險與癌症險,卻不希望有天會用到他們。

剛好今天看到了2篇文章,都跟我的生活環境有連結,感觸特別深刻,特發此文以為紀錄。第一篇是我們還要上班多久?,10多年的上班生涯,因為業績的追趕與生活開銷的壓力,再加上在職進修的時間投入,讓自己內心的許多想法一直沒有去實現,一直到2007年年中,總算勇敢的踏出第一步,決定離開待了13年的公司,開始追尋自己的理想,不再受制於人。

另一篇很熱門,有許多轉貼網站,因為找不到原始出處,故沒有加上連結,引用全文如下,如蒙原作者告知,將會只引用原址連結。這位金融業的尖兵,拿到金融碩士,考了十多張金融證照,每天汲汲於投資報酬與手續費收入,這應該是許多金融從業人員的寫照,但是受制於金融大環境的不友善,讓這群第一線從業人員走了一條不歸路--充滿利益衝突的台灣金融業。在我身邊就有許多活生生血淋淋的個案,他們要不是被公司每天逼著要業績,逼到受不了而離開,不然就是闖了大禍讓客戶損失慘重而不敢再待下去,另一種就是健康亮起紅燈(如下文作者),知名作家黃國華先生(黃國華耕讀筆記)也是因為生了一場大病,才恍然覺悟,開始他的耕讀生活。

我的情況較為特殊,在13年的金融機構服務生涯中,並沒有迷失掉原來的初衷,不會為了拿到獎勵或是上台領獎而背棄客戶。有些從業人員即使客戶繳費有困難也要叫客戶一律用年繳方式繳保費,為的是自己的競賽業績;為了競賽的件數要夠,而將客戶的保單一張拆成多張來買,為了能說服客戶這樣做,還編了堂而皇之似是而非的理由,這對客戶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壞處多多:一是增加保單管理的複雜度,二是喪失高保費的折扣優惠。由於堅持自己應該有的職業道德與專業素養,也因此跟許多同事格格不入,甚至還因此可能得罪了不少人。也因為始終以客戶的利益為優先,因此排除掉許多的商品,不會推薦給客戶,也因此要達成同樣的業績就做得較為辛苦。

在幾經長思後,決定讓太太留在原單位以服務眾多支持我們的客戶,我則遞出辭呈,開始了另一段的旅程。這段旅程走到今天也已經3年了,從原來的一無所有(指運作登豐理財所需之一切工具與Know how),到今天的穩定成長,要感謝的人太多了(請恕我在此不提),未來還有好長的路要走,每一步都是慎重的一步。較為有趣的是,我沒有像總幹事黃國華先生的完全退出金融業(畢竟所處環境與個人意願差距頗大),也沒有像下文作者跑去做一個超商收銀員(也是完全脫離金融業),我選擇繼續待在金融業,而且是將觸角延伸到一個全新的領域,一個國內極少有人經營的領域與作業方式。這遠比考取CFP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專業知識與投資人教育之溝通技巧,多年前我在上完CFP的全部課程後,我就知道台灣的CFP環境與金融業生態無法滿足我的需要(延伸閱讀:我看CFP),我必須透過更大量的閱讀與摸索,透過與美國金融業先進的請教互動,來完成我的事業使命與目標。

現在的我,兼顧健康、事業、家庭、財富、精神生活、人際關係,讓每一個區塊均衡發展,這種內在的滿足與踏實感,耕讀生活對於思考能力與獨立判斷的精進,對於情緒的調控與平穩,更是一項無法用任何金錢來滿足的最大的人生財富。看到社會上許多人為了名與利、為了情與慾、為了一時的糊塗,賠上了自己與家人的生命、賠上了多年經營的聲譽、賠上了最重要的健康、賠上了…這值得嗎?

能在父母親身體不適時陪他們去就醫;能在孩子放學回到家時,看著他們喊一聲:「爸爸,我回來了」;能在溫暖的冬日午後,帶著全家一起去騎騎單車;能在客戶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適時出現在他們身邊,提供他們財務方面的建議與協助;能在客戶生病危難之時,提供快速專業的保險理賠服務;能在客戶退休時,讓他們有足夠的退休金準備,能在…這些是我目前做的事,也是未來會持續下去的事。

有能力跟有意願是兩回事,太多的人有能力卻是沒有意願,這個社會需要更多有能力有意願的人,來幫助他人幫助自己,讓社會減少衝突,增加和諧。你願意嗎?

成就是甚麼?

我是一個便利商店的早班正職人員,每天早上8點上班下午4點下班;月休5天,扣除勞、健保後平均月薪22000。

但是如果你問我一年以前的工作待遇;最基本的喔!不包括獎金!

月薪35000(底薪32000+津貼3000)保障年薪14個月。

我在12年前退伍進入銀行工作,從最基礎的一般櫃台行員做起(當時的起薪25000);那時聽人家說在銀行要升遷,最好要有證照與高學歷的加持,於是我在入行後的隔年,選擇假日進修,費時3年拿到財金碩士學歷;並且在我踏入銀行業起的5年內,將金融研訓院與證期會還有保險公會的金融證照幾乎考齊!

從證券商高級業務人員、期貨商業務員、投信投顧業務員、票券商業務人員、信託業業務人員、銀行內部控制與內部稽核、人身保險業務員、投資型保險商品業務員、財產保險業務員、金融市場常識與職業道德、外幣收付非投資型保險銷售人員、理財業務人員……夯不啷噹的12張證照,累計花了我一萬多元的報名費,與無數的時間在念書上。

終於;我有幸在我踏入銀行業的第5年,轉到理財業務部門服務,開始了我百萬年薪的職涯;因為我踏入財富管理這行的時間點,正好是全球股市正處於向上攀爬的顛峰時間;投資商品不管賣甚麼給客戶,客戶幾乎都是賺錢,所以我每個月的業績獎金大都是20萬起跳,我的平均月薪介於20~30萬元之間。

是的;沒錯,我曾經是一個年薪400萬以上的理財專員!

我們的業績獎金算法,是以底薪為基準;底薪乘以十,就是你每個月最基本的手續費收入之業績目標,當妳的手續費收入達到目標後,所有收取手續費中的十分之一,是你個人當月的業績獎金。

以我個人的業績算法為例:

底薪32000! ×10=320000…業績目標

假設當月手續費收入2000000 ÷10=200000…業績獎金

200000+32000=232000…我這個月的薪水

相信在此你們也發現,銀行在銷售理財商品時,所收取的無風險手續費收入有多少了吧,難怪現在的銀行一窩蜂的投入財富管理的市場中。

且為了加強我自身的本職學能與競爭力,我之後更利用假日自費進修CFP課程,終於在2008年,我通過了五個模組的測驗,拿到了CFP認證。

那一年應該是我人生的職場顛峰吧,我名片的抬頭從業務主任變成業務襄理,我的基本起薪從32000,調高為35000;但是我做的還是理財專員的工作,服務的還是那一群客人。

儘管我名片的抬頭從理財專員,變成資深理財專員,到理財中心業務主任,現在是理財中心業務襄理;但是我的本名還是不變,還是36年前我媽幫我取的那個!

2009年是我從雲端跌到谷底的一年;我在那年的5月因為猛爆性肝炎住院!!!

猛爆性肝炎---一種致死率90%以上的急症!

我還記得,我當天中午是因為肚子痛到站不直,才去掛急診;在急診室驗完血、照完超音波後,醫生馬上安排我住院,因為我當時的肝指數,也就是俗稱的GOT/GPT值是2974---(正常的肝指數是在40以下!)

而超音波的報告顯示,我的膽囊是一般人的1.5倍大;正所謂肝膽相照,因為我的肝臟發炎而併發急性膽囊炎!

醫生說我運氣真的很好,如果我沒有併發膽囊炎,就不會肚子痛到掛急診,就沒有機會在猛爆性肝炎發作前趕緊住院治療!

我在醫院躺了一個月;其實猛爆性肝炎也沒有甚麼不舒服,就是很累,人覺得很累,但是卻累到睡不著覺,全身無力,在我住院初期,連上廁所都要人家攙扶。

在我住院期間最讓我難過的是,我當時2歲的兒子在病床邊跟我說:把把抱抱!

我竟然無力起身,將他抱在懷裡;盡管時間過去已久,但現在有時午夜夢迴,我突然想到那時的情景,我真的心中還是會有想哭的衝動!

當時的我真的很怕我就這樣離開人世!

如果我走了!?

我兒子怎麼辦?我老婆怎麼辦?我爸怎麼辦?我媽怎麼辦?

所以在我出院之後,我就把工作辭了!

如果你問我:在銀行工作了12年,我有甚麼成就?

親朋好友所預期的,大家所想的那樣,一家大型金控旗下銀行的分行理財中心小主管,兼任理財專員,連續六年三百五十萬元左右的年薪,一台三菱Outlander 2.4休旅車、台北市 50坪 加停車位的社區住宅、銀行帳戶裡七位數的存款。

妻子、兒子、房子、車子、銀子五子登科,也許很多人會羨慕我小有成就,但是在我生病之後,驀然回首過去,我會告訴你這不是幸福更不是快樂。

因為在瘋狂的期待將來有著百萬年薪、名牌轎車時,你的下場十分有可能像我一樣;這些奢侈的物質生活背後,是我犧牲了身體健康,與許多陪伴我兒子成長的時間去換來的,這些奢侈的物質生活,對許多理財專員而言,根本連去使用的時間都沒有。

從我擔任理財專員開始,假日可能別人是全家大小一起出遊,但我是去補習班上課,念書準備CFP考試,為的是要自我成長,讓我在財富管理這條路上走得比別人更長、更久、更寬廣;但是我犧牲得卻是自己休養生息的時間,以及和家人一起相處的時光。

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我幾乎是一天工作18個小時以上;不騙你,我真的有客人,在半夜3點,美國股市盤中大跌時,打電話問我美國股市發生了甚麼事?

我還記得那天我正好也失眠睡不著,盯著電腦螢幕的Stock-Q網站,思索著該如何面對明天客戶投資虧損上門詢問時,我要用甚麼理由、應該怎麼解釋美股的大跌、歐股的下挫、亞股的修正?

客人聽我在半夜3點還可以很清醒的回答她問題,跟我說:嗯~我有隨時在注意市場變化,我是一個很盡責的理財專員?!

一個很盡責的理財專員!?

好一句沉重的讚美,但是你可知道在這句讚美的背後我犧牲與付出了多少?

曾經在電視新聞中看到,新聞節目專訪某銀行的一位超級理財專員,他說他可以背出他所負責客戶的身分證字號!

這哪有甚麼?這是擔任理專的本職學能,這剛好而以好不好;我的前20大客戶,不要說他本人的身分證字號,包括她的家庭成員,聯絡電話、工作背景、我都如數家珍;更遑論客戶目前的投資商品與過去的投資獲利狀況、目前資產配置情形我都可以倒背如流!

而且為了讓自己顯現的專業,我花錢、花時間念書考額外的金融認證;為了維繫我和客戶之間的關係,我還曾經幫客戶念大學的女兒做過財金相關的作業報告;假日,和一個虔誠的基度教徒客戶,參加他們教會的禮拜,儘管我家是拿香拜拜的,但是為了保持和客戶良好的關係,我不敢拒絕她熱情的邀約,我還是去了...!

花時間維繫我與客戶之間的關係,最直接忽略的就是和我最親近的家人,在我生病之後,更讓我驚覺,如果沒有機會和妳的家人,一起享受這一切,那麼我這一切的努力都是毫無無價值的…!

因為當你如果不幸遇到和我相同,這個大病初癒的時候,你就會和我一樣恍然覺得,你過去所付出的一切,是將一生最寶貴的青春架構在自己的痛苦上,只是為了去追求人人所稱羨的名利雙收,你將會發現,你所做這些是多麼樣的不值得!

我還在銀行擔任理專時,每天注意的,不外乎是今天股市的漲跌幅多少、線圖走勢的技術分析如何、各種市場訊息該如何解讀;然後統計我今天賣了多少基金、保險、連動債,累積了多少手續費收入、我這個月業績獎金可以領多少?

之後再統計我的全行排名是第幾名,年終尾牙宴上可不可以上台接受董事長的表揚,從他手中接過一張製作精美、內容讚揚嘉許,但是成本不到100元的獎狀!

而在我追求所謂的成就的同時,卻完全忽略了我兒子從出生,到會坐、會爬、會走路;忽略了他會哭、會笑、會搞怪;我當時甚至覺得,這個臭小子在我專心研究技術分析時,纏著要我抱他很煩!?

我還曾經一個禮拜,出門上班時他還在睡覺,下班到家後他已經熟睡了,一整個禮拜沒有看過清醒的他!

而現在;我竟要從我老婆過去所拍的照片,與錄製的影像檔中,搜尋我兒子從出生到2歲前的成長紀錄與回憶!

天啊!我真的是一個不盡責的父親!!!

十分之一的手續費收入當業績獎金?所以手續費收越多,業績獎金就賺越多?

各位~那些只不過是老闆用盡你的時間、榨乾你的精力之後,吐回一點給你而已,比起你的犧牲與付出,這些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在我大病初癒之後,我精算了一下,以我過去所累積的所得,加上父母將來應該會留給我?我其實真的可以不用再出來工做了;但是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因此我選擇了一個上下班時間固定,簡單無業績壓力的工作來做!

我朋友笑我說,我應該是中華民國便利商店始上,最專業的收銀員了!

因為哪一間便利商店的收銀員有10年以上的金融機構現金收付相關工作經歷,擁有財金碩士學歷,12張專業金融證照,外加CFP認證的呢?

現在我的月收入不到我之前的十分之一,但是我每天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陪我兒子,可以準時10點上床睡覺,有充足的睡眠;下午四點下班後,可以去附近小學操場慢跑 3000公尺 ,五點回家洗好澡後,開車載我兒子去接我老婆下班;我不用擔心全球股市大漲大跌的影響,我不用擔心手續太少會被釘業績;我只要擔心我老婆今天上班累不累?我兒子今天過得開不開心?我老爸的血壓有沒有維持正常?我的肝指數有沒有在正常範圍內!

前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國民黨榮譽主 席連戰 先生的長公子連勝文 先生,日前在辭去悠遊卡公司董事長一職時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樣工作,值得拿命去換。

聽的我真的是感觸良多、心有戚戚焉啊!

也因此我覺得我這個病,生得很值得,因為它讓我看清楚與體會到,人生在世最該要在乎的是甚麼?

如果現在有人問我,我的成就是甚麼?

對我來說錢夠用就好,該玩樂的時候就要玩樂,該睡覺的時候就要睡覺,現在的我,能夠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對我最重要的家人身上,這就是我的成就!

1


閱讀全文...

2010年年終檢視(year-end review)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2010年可以說是在高潮迭起的情況下畫下一個句點。

新的一年開始沒多久,在1月22日就發生了海地芮氏規模7級以上的強震,讓世人見識到生命的無常與無助,雖然台灣10年前也發生過921大地震,相比海地的災難,台灣算是非常地幸運。

接著2月希臘的主權債務危機就開始蔓延開來,所謂PIGS(葡萄牙、愛爾蘭、希臘、西班牙)歐豬四國,皆陷入主權債務違約的危機當中,投資人對於這樣的擔憂到了5月達到最高點,5月6日一台電腦的賣出大單,觸發了一連串的模型賣單,造成無法彌補的閃電崩盤,高科技的電子化自動交易,扮演了推波助瀾的主要角色。

3月冰島的火山爆發,讓歐洲航空交通幾近全部停擺,對於經濟上的損失也相當可觀,還有可能引發冰島另一座火山爆發,在當時真是緊張萬分,如果真的暴發了,災情恐怕是數倍於此,所幸後來沒有爆發。

4月20日,英國石油公司(BP)在美國墨西哥灣的石油鑽井平台發生嚴重的漏油事故,造成墨西哥灣沿岸的生態大浩劫,BP的股價也從高點的60元,一路下跌到最低時的26.75,許多退休族因持有大量的BP股票(在災難之前每季皆穩定配息),也受傷慘重。即使到了年底,股價也才回升到43.89。

5月則有最為驚心動魄的閃電崩盤,在5月6日這一天,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一度下跌了近千點,許多個股或是ETF,盤中跌幅超過90%,雖然收盤時已經收復了大部分跌幅,但是這類劇烈波動的不確定性,仍然讓投資人相當擔憂。

6月台海兩岸第5次江陳會,簽訂了諸多爭議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兩岸的經濟合作似乎向前邁進一大步,台股也在這樣的氛圍下,從大約7300點緩步爬升到今天的8972.5點。

7-8月則有俄羅斯極端乾旱天氣,造成農作物歉收,推漲全球糧價。

11月初,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開始實施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2),這可能使熱錢加速流進新興市場,造成新興市場股匯雙漲,也造成新興市場的通貨膨脹遠高於歐美已開發國家。11月23日朝鮮向位於朝鮮半島西部黃海海岸的韓國大延坪島(Big Yeonpyeong)發射數十發砲彈,促使韓國反擊,朝險半島緊張情緒再度高漲,倒是此次緊張衝突,並未驚嚇到投資人,全球股市仍然緩慢上漲。

看著今年的一連串天災人禍,經濟正從2008年的大衰退中緩慢復甦,還好沒有發生有些經濟學家預言的二次衰退,可說是有驚無險,股市也在最後4個月,有了較為強勁的漲勢,這一年就像洗了三溫暖一樣,天氣忽冷忽熱,股市忽漲忽跌,經濟則蹣跚地向前行,許多的突發意外事件,許多的不確定性,這樣的情況或許會是未來日子的寫照,投資朋友們應該重新適應這樣的環境,調整投資心態,勿追高殺低,勿短線交易,勿存有過高的期望報酬,採取全球分散化之資產配置,將可能的風險降至最低,當然投資成本的降低仍然是第一優先要務。

登豐理財也在今年完成了一些資訊基礎建設,引進了CRM客戶關係管理及投資組合管理軟體,期望能提供給客戶更及時更優質更有效率的理財規劃及投資服務。

祝福大家民國100年~~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閱讀全文...

小心你的保險(金融理財)服務人員(Be careful to face your insurance agent)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剛好逛到一個網站,其中一篇的回應區裡寫了下面一段話,很能反應保險業的生態。

安泰人壽的鄭森X小姐, 我們ㄧ家三口曾都是她的客戶.

她, 保費年繳改季繳或月繳, 不知如何計算?!

她, 當我簽了保單尚未扣保費時,跟她說"我懟保單還有猶豫, 想換",她置之不理並採拖延戰術.

她, 讓我減保額並損失第一年所繳的約18萬保費,事後告訴我"她沒辦過減額繳清,不知如何辦理?!"

她, 待人客氣卻無專業可言.

她, 幾樣保險商品賣所有人(應該是佣金高的保單), 不知保險商品應因人而異.

她, 到我家做產品說明, 幾乎不帶電腦, 反應過後才帶電腦卻是由他人幫忙操作.

她, 我提問的問題, 十件有八件無法立即答覆,需回公司隔天始能答覆.

她, 讓我一年損失近30萬, 卻說自己沒錯!!

她, 未善盡告知義務 and  解說義務 and 規劃保單的義務.

她, 賺我的佣金無事做; 我, 付錢的人卻像個賣保險的人, 上網查資料, 電話詢問自己找答案.

以今天的台灣,保險公司、銀行、券商、投信、投顧都是家數眾多,從業人員更是不計其數,素質良莠不齊,這位客戶描述的情況還算是小意思的,還有比這種更離譜更難以想像的從業人員,通常受騙(受害)的很多都是市井小民,菜市場賣菜的阿桑,辛苦工作的勞工階級,他們慢慢攢累下來的積蓄,就在巧取豪奪之間,一點一滴的消逝,我感到很無力,因為他們一輩子沒使用過網路,更不一定會看到我寫的文章,如果我不認識他們,我一點也幫不上忙。

第一線從業人員以及他們的頂頭上司,都是只要看到有業績,就是Good!Good!,就是單位救星,就是公司的績優人員,以我10多年的第一線經驗,我知道這其中很多都會變成業障(如果是業績&商品導向的話),一位已經離職的從業人員(約有10年經歷),寫了一篇email給之前的同事,特摘錄片段如下:

承蒙大家這十年來的支持,從費率本,試算光碟...

一路看到各位大大把小小的創造發揚光大,

十二萬分的謝意......

這次的新版經過一番掙扎,

一方面敢賣投資型保單的同仁真的不多了,

聽說許多單位已經不做教育訓練了,

真的很可惜...難道業績變成了業障,

另一方面小弟已經離開職場取得資訊不易,所以.....

其實它還是有很大的空間,

只是過去我們完全沒有經驗,

許多訓練把我們帶到了死胡同,

客戶對我們的期待太高,

死的都是沙場上的將士,

過去既然能創造傲人的績效,

大家就再起飛吧.....

如果你想了解業務單位是如何的思維模式,心中永遠想的是要賺多少錢,永遠想的是什麼時候可以晉升主管,從來也沒看過談到客戶利益的事情,這樣的人遍佈台灣全省,看看一些Facebook上的相片留言(摘錄一小段:…簽了009的第一件1G及信用卡~60000多的P~真補~最近很旺唷~又增員又要晉升襄理~又要結婚~~真是好事連連)就知道了,拿著簽回來的保單,興奮的拍照紀念,留言內容全部是想到自身利益,完全沒提到客戶。我如果成交一位客戶,雖然還是會高興,更加會想到責任的加重,20年或甚至更長的服務期間,使我一日不敢懈怠。

另外也來個對照組,這個facebook專頁就跟上面的成鮮明對比(會顧及客戶的權益),只是粉絲(成員)少得可憐,也沒有很多對話,似乎是冷掉了,甚為可惜。(曲高和寡)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一位(發自內心)願意替你著想,能長期服務你的理財顧問,而不是一堆像蒼蠅一樣的業務員,整天圍在你身邊,想要再從你這裡,挖出更多小朋友(就是money摳摳啦),祝福你!


閱讀全文...

公告:詐騙手法大公開研討會

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曾幾何時,"詐騙"這個行業,我竟然稱呼他為行業?是的,在我的生活當中,他時時進入到我的視線中,我的聽覺中,幾乎要比最近的世界杯足球賽還要常見,大家不要誤會了,我不是詐騙集團,我只是對詐騙特別有感受,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常常要處理一些客戶被騙或是差點被騙的案件,報章雜誌或電視媒體也幾乎每天都有創新的詐騙手法,而且通常被詐金額都不低,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詐騙集團首腦的相關報導,一屋子的詐騙所得現金高達5000萬,報導說2年就詐得15億,一般公司行號要2年賺15億恐怕也不多見,這麼好的暴利,吸引許多人前仆後繼的投入,難怪詐騙集團永遠抓不完,而且手法愈來愈高竿,企業化的經營更是讓檢警疲於奔命,想要抓到他們並不容易,更何況抓到後還有冗長的法律程序要走。

詐騙集團2年詐得的錢我可能一輩子也賺不了那麼多,而且就算賺得了,恐怕也非輕鬆事,可惜的是,雖然許多人曾經被騙,可是他們的警覺性還是很低,感覺上並沒有很在意的預防往後再次遭遇類似事件,以我這次即將舉辦的詐騙手法大公開為例,報名人數並不是很踴躍。沒有被騙過的人們,它們通常有一種"不會是我"的心態,自認為自己很小心,能避免被騙。殊不知,詐騙是很多樣化的,而且許多詐騙的手法很難被識破,特別是投資領域,甚至是像馬多夫之類的用合法掩護非法,不管你的學識再高,閱歷再豐富,都有可能被騙遭殃。

可能是個性使然,我對於詐騙事件有特別的敏感性,早在約10年前,就經歷了數次未上市股票(號稱要在美上市)的詐騙行為,當時以很簡單的邏輯(因為有了一次受傷的經驗)就避免了踏上陷阱,而許多周遭的同事或朋友,卻勸不動,因此慘遭滑鐵盧。

或許詐騙的猖狂也是人們咎由自取的,因為你的不關心,不在意,不學習預防,不亡羊補牢,所以給了詐騙集團源源不絕的養分,它就像是癌細胞一樣,不斷地吸取你的養分,而且還很快會產生突變種(跟流感病毒一樣厲害),讓你來不及圍堵。

我們的詐騙手法大公開研討會,將會討論一些高竿的詐術(不易識破),特別是許多的投資機會(投資專案),設計得很精巧,一般民眾普遍沒有能力識破,其實只要透過一些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初步判斷真偽成分,避免上當。如果真要進一步識破舉發,讓他繩之於法,或許要承擔一些舉發風險且難度較高,則不在我們研討的範圍。

基於貢獻社會的心情,我們試水溫的舉辦2場研討會,希望大家踴躍報名參加,保證一定讓您滿載而歸,物超所值10倍以上。

開課日期:第一場2010/7/5(一) AM9:00~12:30     
                    第二場2010/7/31(六)AM9:00~12:30
上課地點:嘉義市區,視報名人數多寡,屆時另行通知
報名方式:
網路表單或電話
課程費用:500元,上課前10天報名9折優惠,團體5人以上報名8折優惠,客戶5折優惠。(由於只收場地與教材費用,恕無提供午餐)

歡迎企業或團體包班上課(地點不拘),請透過這裡聯絡。

推薦閱讀翡翠水庫局長 被詐150萬(Fraud , Everywhere )


閱讀全文...

誠信Honesty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最近華爾街日報一篇那個誠實正直的高盛哪兒去了﹖讓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一篇作文,名為“誠信”漂流記,台灣的社會也已經變的充滿了娛樂、貪婪、地位與競爭,卻是相對缺乏誠信,在沒有互信基礎的情況下,人人都要增加訪查之成本,都要以防賊的心態來待人處事,處處小心處處懷疑,以免自己陷入陷阱,增加了非常多的有形及無形成本。 

華爾街的銀行家們本應該是服務廣大的民眾,提供金融專業知識及交易平台(媒介),來換取合理的利潤,但一些利慾薰心的人,嫌利潤不夠,開始利用各種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工具,將包裹著糖衣的毒蘋果販售給不知情的民眾或機構,有時吃了沒事,可能是身體對毒蘋果產生抗體,或是毒素沒那麼強,但有時卻要了投資人的小命,2008年的金融海嘯,就是由次貸違約所引爆,如果單純次貸違約也不致如此嚴重,會如此嚴重,就是由房貸抵押債務證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及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CDS)的槓桿化操作所產生放大的風險敞口,不但是害了一堆的平民百姓,也反噬到自己,雷曼兄弟已經破產,美國國際集團(AIG)、花旗銀行集團(CitiGroup)也是受傷慘重,如果不是美國政府出手相救,也可能早就破產。好像貪婪已經成了全世界普遍的價值,受害的一方通常也是貪其利潤較高,因而受到蒙蔽。

這個社會似乎已經將誠信擺到了最後一個位置,甚至棄之如敝帚,我們可以看到最近阿一鮑魚在台灣鬧出的羅生門,讓原本是朋友的兩造,變成了在媒體面前公開叫罵並互相提告,讓看熱鬧的觀眾不知道要相信哪一方。政治人物發言前後不一者也是多如過江之鯽,似乎,不誠信也不是那麼的罪惡,而觀眾與媒體更是喜歡這類的新聞,熱鬧一時然後很快地就遺忘掉了。似乎誠信只是拿來當茶餘飯後閒聊的話題,只是拿來掀他人把柄,壯大自己聲望(名氣)的工具,自己是不是用相同標準來衡量自己,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值得欣慰的是,宇宙自有一個平衡的力量,地位或競爭或貪婪,都禁不起時間的考驗,唯有誠信,可以持久地立於天地之間而不傾倒,可以歷久彌新地為自己加分,雖然在現今社會講真誠信可能無法立竿見影,但是堅持誠信原則,一段時間之後,必如倒吃甘蔗。或許過去我們不太講究誠信也或許對自己要求不高,請不要放棄,即知即行,持續地提高道德標準,嚴格遵循誠信原則,相信一段時間之後,一定能享受到誠信所帶來的甜蜜果實。


閱讀全文...

理財從小紮根(Money managing takes root in children)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兒子的英文補習班大約10幾位同學,他在班上觀察到許多有趣的現象,都會在回家的路上跟我提起,其中有一些是牽涉到金錢的部分,值得許多家長注意與防範。

其中一件是7-11的大杯思樂冰,目前特價12元,一位同學看到其他人有買,他也想去買一杯,但是因為老師已經進教室,課程要開始了,因此他就用50元的價格跟隔壁同學買他手上的那一杯(那位同學還已經喝了幾口),這位出錢的小朋友可能不知道錢是要用賺的,因此為了滿足立即的口腹之慾,花了4倍以上的價格購買二手飲料。7-11就在教室樓下對面,他可以等下課後再去購買12元一杯的思樂冰,但他沒有這樣做。

還有一件是另一位A同學在班上大聲喊著:誰有2張衛生紙,我用23元跟他買!當然馬上就有B同學趕快張羅衛生紙,B自己沒有衛生紙,另一位同學有,B就向他借2張,代價是3元,一轉手,B馬上淨賺20元,A同學何以出23元來買2張衛生紙呢?沒有人知道,我猜是他身上剛好就剩23元,A同學也是沒有金錢概念,衛生紙一般只借2張是不需什麼代價交換的,他卻花23元,23元已經可以買抽取式衛生紙690張(我最近買一箱的平均成本),因此他用了345倍的代價取得,看似小小的23元,其實背後代表的是,這位A同學完全不了解金錢的價值。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要來擦桌上因放置思樂冰而沾到的水滴。

也是A同學,他為了要玩我淘汰下來給兒子的PDA手機(裡面裝了許多遊戲軟體),提議用手上一支多用途的筆跟他交換PDA玩2天,這支多用途的筆去書局買要100元以上,兒子自然樂得跟他交換,或許玩2天不過癮,後來又用另一支多用途筆交換,我一問之下才知,原來這位A同學手上至少還有2支多用途筆。是否有人覺得不過是區區幾十塊或幾百塊的交易,何必大驚小怪?這不是金額大小(價格)的問題,而是價值的問題,小朋友不會天生就會分辨價格跟價值的差異,而是需要家長或老師的指導,但是很多家長忽略或不會指導,學校老師也很難兼顧到這類議題,這是我觀察到的普遍現象。

今年寒假時,為了給小孩不會太無聊,還能讓他多學一些邏輯與創意概念,我帶他去看了樂高公司生產的NXT可程式積木,國小5年級已經有良好的能力來研究組裝各類積木,也能設計一些簡單的程式語言,讓動力積木可以做一些動作,由於是較高單價的關係,而且完全由小孩自己的儲蓄來購買,因此我們討論了約2星期,了解到他的價值勝過價格(NXT Education版+擴充組件要價19000元,比市價大約節省3000元),因此我跟孩子都同意這筆交易,雖然價格跟前面提的其他同學的花費高出許多,但卻是一件很好的交易,孩子從這件交易當中獲得許多成長,而這類高級玩具,因為堅固耐用,而且可以變化萬千,設計出許多你想要的功能與形狀,因此可以一直使用到成年,有時我也會小玩一下,可以說是一項育樂兼具的工具,小孩平時節儉的習慣,也能得到鼓勵,因為如果平時沒有將零用錢存下來,自然也沒有19000元來買這項玩具,孩子從小培養他價格與價值的判斷能力,一定時間後,他就具備了一般人較欠缺的價值判斷能力,我想這種能力,學校不易學到,需要家長們特別用心培養。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理財教育的素材,我們可以讓孩子從小就從生活中學習,待他長大後,這就是他在專業能力以外,所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能避免許多摸索的時間,也能避免許多財務陷阱,自然就能在職場生涯中,游刃有餘,應能較快達到財務目標


閱讀全文...

三十五而立,回來做自己(Be yourself @35 years old)

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

你35歲了嗎?蔣勳先生敘述了他的35而立,回來做自己的一段心情告白,或許是巧合,就在這一年,我選擇做自己,當然在這之前已經有一段掙扎期,跟主管意見紛歧相當嚴重,對公司的做法也有一些建議,在體制內奮鬥改善,卻始終原地踏步,甚至有惡化的現象,在決定做自己之後,仍然在體制內又待了2年,這2年繼續原來的工作,但是心態跟方法已經慢慢調整,一直到37歲時,離開待了十多年的公司,走自己的路,不但不後悔,反而有種人生失而復得的暢快感。

在現今這種商業利益掛帥的社會,每家公司都窮盡其所能的將自家商品銷售出去,這過程當中,過度銷售就難以避免,導致客戶買了一大堆不需要的商品,有時在抱怨他人過度銷售時,說不定自己也在過度銷售給他人而渾然不知。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真正要什麼?如何才能做自己?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做自己,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很難,他們甚至早就聽不到自己內在的聲音,早就迷失了原來純真的自我(心靈),每天汲汲營營於事業與人脈,忽略了健康與家庭,到頭來卻換得一身的疾病與空虛,這不是人們想要的,但卻不斷地在許多人身上發生,難道命運就這麼捉弄人嗎?難道沒有一絲絲的機會能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嗎?

太多時候人們懶得動腦,不願意思考,只是憑直覺憑慣性來生活,因此容易重複犯一些錯誤,也較難去調整生活方式,一天一天渾渾噩噩的過下去,直到有一天死神找上他們,這時再多的後悔與反省,都已經太遲。

我的朋友們,停一下腳步吧,好好檢視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你喜歡目前這樣的生活方式嗎?如果喜歡,那麼恭喜你,繼續保持下去!如果不是,要怎麼修正呢?方法很多,但絕不是一成不變地繼續下去,我的經驗是:要多管齊下,效果較快也較好,粗略條列一些我的作法:
1.平時廣泛大量的閱讀(當然你可以慢慢增加閱讀量)。
2.上一些心靈或靈修課程。
3.結交一些你喜歡他們生活方式的朋友,並向他們取經。
4.降低生活慾望->降低社交或奢侈品的花費,也可以用很經濟實惠的方式社交與購買必須用品->讓我們空下較多的時間來思考與閱讀同時存下較多的收入,增加安全感。
5.跟朋友與家人討論自己想要的改變,聽聽其他人的意見與想法,避免產生太大的衝突與矛盾。
6.每天都要有一個不被干擾的時間(unbroken time),習慣自己一個人靜靜的想一些事情,檢討一下今天的行為,規劃一下未來的行動。
7.Relax,適時放鬆一下,放自己一個長假,出去走走看看,過幾天你平常不會這樣過的生活,尋找你想要的生活平衡點,或許不容易,但是不做就永遠沒機會。
8.寫日記或網誌,紀錄你的點點滴滴,時時檢視你的改變。

如果不用通勤在家(家附近)上班,如果收入會持續慢慢成長,如果可以每天照看小孩的成長點滴而不會錯過,如果有一些知心好友,如果能有自己喜歡的休閒活動且時常為之,如果身體較同年齡的人健康且有活力,如果家人感情融洽,如果還能幫助到其他人(志工或做慈善捐款或…),如果…不再有如果,請你將所有如果刪除,從現在開始,做一個你想做的人,過一個你希望過的生活,在過程當中一定會有障礙,請你一一克服,請你尋求協助,不再讓自己迷糊過日,不再讓自己找藉口,不再讓自己找理由!

希望很快能聽到你的好消息!


閱讀全文...

充滿挑戰的獨立理財顧問之路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許多人對獨立理財顧問還是相當陌生,即使是金融從業人員,自認為聽過與了解其意義,但是一經細談,還是充滿了錯誤的認知,這些錯誤認知不外乎:資金代操、推介未經政府核可之國外金融商品、不屬於任何一家金融集團…(讀者可以幫忙列舉)。

首先,資金代操,必須符合證券投資顧問事業及證券投資信託事業得辦理全權委託投資業務之相關法規(全權委託投資業務管理辦法、業務操作辦法),時下常看到一些代客操作,大都不符合此規範,也不是獨立理財顧問扮演的角色。

其次, 推介未經政府核可之國外金融商品,通常伴隨著佣金的取得,這些佣金由國外金融機構直接發放給推介人,目前尚屬違法範圍,姑且不論是否違法,就客戶利益衝突的觀點而言,這類行為已經無法避免利益衝突。推薦金融商品而從中獲取推薦佣金容易導致推薦人傾向佣金高之商品,較難站在客戶立場思考。

第三,不屬於任何一家金融集團不等於獨立理財顧問,基本上獨立理財顧問必須符合一些基本要件:

1. 以收取顧問費為主要收入來源而不是收取佣金為主要收入來源

2. 以客戶的利益為優先考量

3. 採取高道德標準(雖然很難量化,不過可以有一些監控機制)

4. 必須依客戶需求規劃,並充分揭露金融商品的費用率

5. 將提供給客戶的建議書面文字化

還有一些後勤業務行政運作上也是獨立理財顧問應該思考的問題:

1. 資料安全與備援—如何安全保存客戶的資料?

2. 客戶資金管理與維護—如何監控客戶的資產配置並適時做調整?

3. 客戶關係管理—如何有效追蹤並管理(準)客戶需求與疑問?

4. 人力資源管理—內外勤員工之薪資請假勞工權益管理

5. 網站管理—官方網站、部落格與內部網路之建置與維護

6. 教育訓練(知識管理)—顧問培育之增員、選才與留才管理,顧問專業知識之保存與更新

7. 法規遵循—雖然獨立理財顧問公司目前沒有專屬之法規規範,但仍應遵循中華民國之法律,避免誤觸法規。

有這麼多的可能問題需要考慮與解決,絕非一個理財顧問可以一手搞定,因此需要獨立理財顧問界的整合與團結,才能集中資源產生規模經濟,否則只是一堆散沙罷了,很難在金融產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力。(謎之音:要自我檢討了)

今日看到社團法人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的活動網頁,其中一個是首屆世界理財高峰會,安排了5個主要講師,平均每位講師大約20分鐘的演講內容,像周行一教授講題是:理財規劃的知識體系和職涯規劃,原本相當有興趣了解,但是一看只有20分鐘,就馬上止步了。我看這樣的高峰會,辦廟會的成分較高,想真正了解並落實執行獨立理財顧問的工作,還有很多功課要做。意思是:如果參加了類似這類會議5次,但沒有其他實務面的導入(如我上面提及的後勤業務行政支援系統),我還是無法運作,畢竟一個成功的Business需要很多方面配合的!

我想台灣的第三方理財機構(獨立理財機構)尚屬萌芽階段,許多商業系統需要一步步建置,但大家似乎都還是停在理論說明階段,目前還沒看到或聽到有哪一個機構或協會思考及推廣一個準商業系統,讓有意投入獨立理財顧問行業的從業人員能有一個商業模式可copy與成熟的行政後勤支援,為了尋找成功模式與系統,我花了相當的時間與精力,從美國的數個知名的獨立理財顧問公司取經,後勤系統方面,也一步步到位,希望有朝一日,能為這個產業盡一份心力,將成功的Business Model輸出,加快這個新興產業普及的速度,造福更多的民眾。

PS。容我小嘮叨一下:

在社團法人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2010年年會的議程上有一位主講人:陳松興 環宇財務顧問公司總經理,經查這間公司網站上的總經理是吳怡君女士(http://www.gfs.com.tw/cht/gfs /gfs_management_team.htm),經濟部的公司登記資料經理人是陳松興沒錯,但網站卻遲遲未修正,我看這家公司的網站已經很久沒有維護,許多遺失的網頁連結,與其這樣的掛在網路上,倒不如拿掉網站還較好。會注意這些小細節,是因為想對演講者及他的公司多一些了解,但卻一無所獲,反而讓我感到負面印象,因此也就打消了參與這個年會的念頭。


閱讀全文...

什麼是退費給付聲明同意書?(Stop the stupid game)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台灣的理專或是壽險業務員在投資型保單引進台灣後,賣了相當多的這類商品,這類商品標榜基金轉換一年有數次免費,不過服務人員就沒有佣金可拿,因此通常服務人員不會願意讓客戶使用這個權益,特別是有些服務人員標榜幫客戶代為操作,他們將客戶的錢拿來投機,一旦賺了錢之後,將資金部份解約,然後填寫一些專用表格,直接將這筆資金投入同一張保單或是另外成立一張新保單,這樣服務人員就有新的佣金可拿,當然大部分的從業人員樂得這樣做,金融業者也不是不知道,否則怎會設計這種「退費給付聲明同意書」呢?遊戲也就這樣玩了多年,咦!停用通知,沒有看錯吧?對業者對從業人員都有好處,唯獨對客戶很傷的遊戲規則怎會宣布停用呢?我想,如果不是業者良心發現,就是客戶鬧到高層去了,這種超高費用的遊戲,總有一天會玩不下去的,接下來就看第一線的從業人員怎麼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了,希望這種遊戲能被客戶普遍識破並唾棄,否則只會造就更多的肥貓,造成更多的受害者罷了!

clip_image002(按小圖可放大觀看)

試想,一位有100萬資產規模的客戶,平均每2年從業人員將其轉出再轉入保單一次,這位客戶所需付出的每年成本估算如下:

基金總開銷(反應於淨值)約2.5%/

申購手續費(佣金):3%*1/2=1.5%/

總年度費用約為4%,也就是4萬元,因為要創造比4%更高的收益率才能cover這個費用,因此從業人員不太可能配置在低風險的政府公債基金,絕大多數都是配置在高波動的新興市場股市及高收益債券基金,拿客戶的錢去投機,甚至是去賭博,客戶通常都是門外漢,因此是任人宰割,當然如果碰上金融海嘯,錢是客戶的,這些客戶心有不甘,造成許多的抗爭是理所當然的。

以上還未計算特殊類別的工具,如果是ETF,申購時還要外加1%的手續費(佣金),如果是由投顧設立的代操管理帳戶,通常也要再額外支付1%~1.5%不等的管理費用,可說是一頭牛扒了數層皮,您說,長期而言,投資人如何能賺到錢?

可以參考共同基金的交易費用


閱讀全文...

“INTERUSH"賭一個致富的機會?(I don’t wan’t INTERUSH )

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最近有人告訴我這家公司,我上網查了一下他的產品與提供的服務,看了幾分鐘後就知道又是一家泡沫公司,雖然我專長是投資理財,但是對於科技應用也略知一二, 茲舉數例描述於下:
1. 登豐理財公司官網是採用Microsoft officelive small business=>免費而且功能超多超強,就怕自己用不到而已。
2. 這個部落格系統我想就不用多介紹,是Google旗下的Blogger,也是免費。
3. Email也是使用跟INTERUSH一樣的Google Apps,不一樣的是我們公司是用自己的網域(包括blog,官網,email,內部網站及行事曆)而不是寄人籬下,買一個專屬網域一年費用不到800元,而且免費使用Google Apps(Google應用服務)標準版,可以有7G以上的email容量,可使用50個帳號(供50人使用),而且自己就是管理員,可以隨心所欲控管各項服務與權限, INTERUSH向許多不太使用網路或不太熟悉業界生態的民眾介紹他們的服務,原也無可厚非,但是收月費3600元,似乎太高了。
4. 他們推薦的phytter網路電話是後起之秀,使用人口遠不及skype,就算有一些優點,也很難吸引我改用,我目前使用世界通月租方案,每月只要389元,就可以撥打非常多國家的市話(包括台灣)每月可講1萬分鐘,詳情可上skype台灣官網或pchome了解。skype已經形成一個網路語音聚落,除非skype不再進步或是犯了許多錯誤,否則要撼動他的地位,也不是易事。
5. 線上視訊會議雖然愈來愈普及,但也不是人人需要,目前有一些免費的版本可用,我使用Microsoft SharedView+skype多方通話,也可以達成數人線上開會或上課的需求,如果需求更高一點或需要更專業的線上會議系統,也有微軟的Office Live Meeting可用,台灣微軟目前免費提供試用,可以參考微軟推出中文版的Microsoft Online Services或是Microsoft Online services 與Live services你工作或生活的好幫手!對於個人而言,偶而使用視訊會議,免費或許是最佳方案,對於公司而言,則是需要一個整合的專屬系統,目前我看到的是微軟的Microsoft Online services,提供了較佳的全套解決方案,每人每月只需10美元(香港的定價)。
6. INTERUSH的語言學院我無法進一步了解其內容,我只知道目前網路上提供許多免費的外語學習網站,只要有心想學習外語,決不是問題。
7. 網路相簿??這需要用錢買嗎?Google,Yahoo,Microsoft,Flickr,無名…提供互有差異的網路相簿,任憑您申請使用,無帳戶使用限制!重點是相簿還要跟社交網站整合,這能增加附加價值, 我不知道INTERUSH有何能耐讓大眾去使用他的封閉的、小眾的網路相簿。
8. 名片製作大師?或許是我古板或許是我無知,工作了15年從沒用過這類工具,也還不是好好的,我的名片也是很專業,很好看,而且是專業印刷,我覺得這個功能是雞肋。(PS。網路上也有免費的軟體,自己上google找吧)
9. 健康護理網站,台灣還沒上線,也能拿來賣概念,那那些已經上線的網站,他們不早就賺翻了,提供一個已經上線很久的OHAYO健康生活網=>免費,還有許多這類型網站,大家就自己找吧!
在google找到一些相關文章(列於下方連結),討論得很激烈,我無意激起辯論,只是從使用者的角度來觀察,這一點都無法吸引我,除非..除非能有賺大錢的機會,是的,或許就是這個夢想,讓許多人貪心的買了3個單位,(多的2個單位千萬不要送給我試用,我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讓許多人花了大把鈔票及大量時間做一個可能是泡沫幻影的發財夢,朋友們,永遠記住,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老實的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提供這些專業服務給他人,賺取合理的報酬,才是一條康莊大道。
至於這家公司贊助的賽車活動,確實是很好的行銷手段,可以在短時間內增加曝光度與知名度,贊助賽車活動不代表公司未來有前景,不代表公司賺錢,也不代表公司沒問題,真要每件事拿來檢驗,還真是耗時,這種活兒也沒有顧問費可收,我想就此停筆,看官們可以看看其他部落客寫的評論吧!
http://www.wretch.cc/blog/starfox0307/28606250 (精彩討論)
http://finna0217.pixnet.net/blog/post/22141942
後記:寫這篇主要是希望大家能腳踏實地,多閱讀多觀察,而不要滿腦子想著致富卻是做跟致富相反的事情,到頭來吃虧最大的還是自己!

閱讀全文...

愚昧與無知

2009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在我之前服務的公司,有一群心地善良的同事,也有一群不管他人死活的自私同事,您或許會想,這很正常啊,其他公司不也是如此嗎?是的,其他公司也是大致相同,但我想表達的並不是這一點,而是,心地善良的同事,卻也嚴重的傷害了客戶的資產,與自私的同事可以說是不相上下,很訝異嗎?我來述說一下原委:

壽險業這十年來的行銷(銷售)模式,並沒有多大改變,壽險公司號稱花了大把銀子所做的教育訓練,其實根本不是站在客戶的立場,而是站在公司的立場,就算有時會談到要照顧客戶的利益,但是卻也只是紙上談兵,沒有執行也沒有約束力,一線的壽險業務員為求活下去,真是花招百出,創意十足,讓我依著時間軸一一道來:大約在2000年底之前,那時市場上的定存利率普遍還很高,壽險業賣了很多的儲蓄險,後來定存利率逐年下降,這也導致壽險業必須停賣預定利率高的保單,從2001年一直到2004年,年年調降預定利率,保單是愈賣愈貴,因此這幾年壽險業務員只要跟客戶說保單要調漲費率了,要停賣了,就一定會有客戶搶買或是被誘惑去買(客戶不一定有實質需求),即使之前已經買到了較高的預定利率保單,但是還是很多人再買了較低預定利率的保單,可以說是:『滿手保單』,到了2005年左右,停賣效應幾乎是失去效用了,因為利率已經低到歷史低位,再降有限,而保費卻是來到無法想像的高位,許多業務員於是紛紛轉賣投資型保單,這個他們以前棄之如敝屣的商品,以前不懂投資,不願意接觸投資,看不起投資的業務員,紛紛換了個腦袋,把投資講得金光閃閃,似乎只有投資才是王道,似乎他一夕之間變成了投資專家,當然並不是人人如此,有些發生轉換困難的業務員,就此離開這個行業,有些則是繼續用出神入化的話術來銷售傳統儲蓄險或終身壽險,當然也導致很多糾紛,例如永達保險經紀人一案,許多客戶可能還沒發現他的保單到最後會是一場災難呢(或是解約收場)!

在投資型保單保費收入慢慢取代(跟美國比應該是快速取代)傳統壽險之後,許多保險公司開始大力鼓吹投資型保單,設計許多獎勵措施,此時期剛好是2005~2008前半年,全球股市大好之時期,一些從來不買基金股票的保守型客戶,也因業務員的高滲透率及高超銷售技巧,而不明就裡的買了甚至超過一張的投資型保單,有很多業務員對於投資或投資型保單的特性根本就還摸不著頭緒,就跟著賣了起來,甚至還舉辦投資餐會,由外面的企管顧問公司或自家人當講師,在參會的舞台上,做起說明會,業務員盡量拉人來聽,且要自付客戶之餐費,所以來聽的客戶務必要買一張,否則成本就虧蝕了,更遑論要賺錢,許多客戶在公眾的壓力(別人都在買)及業務員的舌粲蘭花之下,大都買了一張,我想看官看到此,就大概能猜到後續這些客戶的下場了!

其實投資型保單在國內快速發展就連政府跟業者都來不及準備,更遑論一線的業務員,在各方都還沒準備好的情況下,匆促上路,倒楣的就是食物鏈的最底層—客戶。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匆促編了一本「投資型保險商品」,而第一線業務員上了2~3天的課程(很多公司可能連課程都沒上),囫圇吞棗就去考證照了,真的讀不通的只要靠硬背,多考幾次也就過關了,您無法想像他們連複利終(現)值或是年金終(現)值都搞不懂,更遑論投資學的一些原理(理論),在壽險業者也不重視專業倫理的情況下,在職教育幾乎都是一些行銷的話術課程,要不就是趨勢預測與報明牌,這種可以現學現賣的簡單技巧,各位看官如果一時不察,依賴這樣的金融從業人員,後果只能是…慘不忍睹。

災難難道到此結束嗎?喔!不,請繼續看下去,由於投資型保單的佣金給付方式非常複雜,錢從計畫保費(或稱目標保費)進入或從增額保費(或稱超額保費)進入,業務員佣金大不同,此處除了會產生利益衝突外,對客戶更為不利的是:花了大把銀子在計畫保費,卻反而得不到應有服務,因為業務員通常在第6年起就領不到任何佣金了,所以他們迫於業績(收入)壓力,不得不去開發新客戶,累積了一堆客戶,他們哪有時間來照顧舊客戶?如果還有時間照顧舊客戶,那麼可能就是希望再賣他一張保單,這種情況也是最常見的,因此客戶就有了第二張投資型保單,或是再買一張分紅儲蓄壽險,我曾經看過有人一個人就擁有超過10張的保單,4口之家超過30張保單,當然很多保單不是已經失效就是已經停效或是保費墊繳當中,我不禁要問:難道非把客戶扒到一根毛都不剩甚至連骨頭都吞下去才願放過他嗎?

這是台灣人的共業,因為金融產業的薪資大架構是這樣設計的,逼的理專必須密集的讓客戶轉換基金,才有手續費收入,壽險業務員必須不斷賣出保單才有佣金收入,證券營業員必須不斷買賣股票才有手續費收入,對客戶而言周轉率愈低愈好(交易費用降低),但對理專或證券營業員,周轉率是愈高愈好(交易費用升高),這種明顯的客戶利益衝突,報章媒體卻很少提及,因為報章媒體也是產業共犯之一,他們要靠金融業廣告吃飯,要靠販賣買賣資訊吃飯,如果投資人不常買賣,那日訊、周刊這些財經報刊,要如何生存下去?

最後的結果是:

食物鏈最底層的投資人是最大輸家,他們除了要不斷貢獻給金融業奶水外,還要自行負擔投資風險,還可能被媒體或業者灌輸不正確的投資觀念,而將資產愈理愈少!其次是第一線金融從業人員,他們或許賺到了薪水,但卻賠上了聲譽與友情,當然也有潔身自愛的從業人員,但是卻要克服大環境薪資架構的框架,所以經營得非常辛苦,通常都有工作壓力大與工作量大之困擾,長期下來,身體健康耗損嚴重!而這裡頭的最大贏家也是唯一贏家就是金融業者(銀行、壽險、投信、投顧、海外基金公司),台灣首富長期由金控老董連任,可見一般!

或許有人不禁想問:難道沒有解決辦法嗎?The answer is YES。客戶是有選擇的,從業人員也是有選擇的,客戶可以選擇一個極低利益衝突的服務架構,可以選擇低費用率的金融商品;理專或是壽險業務員也可以選擇一條以專業為基礎、以客戶利益為優先考量、提高職業道德操守的收費顧問式獨立理財顧問,在美國已有近40年的成功經驗,讓金融從業人員真正變成客戶的家庭財務醫師,而不再只是一句口號!我及我的客戶正在走這條路,那你呢?


閱讀全文...

參加[全民金融知識A+巡迴講座列車]有感

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難得台灣金融研訓院、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與銀行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主辦「全民金融知識A+巡迴講座列車」,目的是讓「A+級的金融知識為您帶來A+級的生活品質」,幾乎各縣市都會有一場,我則是與幾位同事相約參加嘉義縣的那一場,由於事前的相關資料並不充足,不過像這種針對一般民眾的巡迴講座,通常內容很有限,而且平均每位講師只有50分鐘的時間,可以想像其內容的深度有限,在這樣的思考前提下,我們公司想為這件事盡一點心力,所以印製了150張宣傳單,讓參與的民眾聽完演講後,能夠有一個延續,也希望這個延續,是真正能協助理財大眾達致A+級的生活品質,這是一個艱鉅的挑戰,但我們步步為營,期望能使命必達。

雖然演講內容如當初想像的一樣,都是很粗淺的簡介,因此更是凸顯了我們客制化需求導向金融服務的重要性,如果連業界的訓練中心與推廣中心辦的活動都是這種廟會式的大拜拜形式,那麼一般民眾還能要求金融機構或金融從業人員要有怎樣的素質與投資人教育呢?

我們印製的傳單節錄如下:

如果這次3個小時的講座能留下些好處:

那麼擁有一位獨立理財顧問

持續地提供最新理財資訊與諮詢服務

看好我們的每一分錢 讓每一分錢穩健地增長

將是您一輩子無憂無慮的開始~~

3個小時就像是匆忙地種下一顆種子(理財種子)

擁有一位獨立理財顧問

就等於是為您種下的那顆種子澆水施肥 最終長成一片樹林

今天我們所知道的金融海嘯、雷曼連動債、私募股權基金、避險基金、私人銀行販售的公司債等造成的嚴重虧損以及藝術投資詐騙案、保盛豐集團的彭日成詐騙案、其他名堂的詐騙案(太多了),許多人因為沒有足夠的財務知識,因此被不同的理由所吸引,而造成慘重的損失,這些情況未來還是會以各種不同的型態出現,我們除了小心再小心以外,難道就沒有別的法子了嗎?

有的,您可以選擇不隸屬於金融集團的獨立理財顧問公司,為您提供理財規劃、諮詢與金融商品之建議,以不增加客戶額外成本之前提,提供專業、真誠、客戶利益優先之高優質服務,相關詳細資訊,請上網查詢:登豐國際理財(Yahoo或Google皆可)。

您給我們20分鐘 我們給您一輩子的安穩與承諾

如果您身邊已經有保單(含投資型保單)、股票、共同基金、避險基金、私募基金、連動債、衍生性金融商品等金融工具,歡迎來電,我們免費幫您理財健檢。如果您正準備好好累積自己的財富,我們協助您科學地、穩健地、量身訂作的全生涯理財規劃服務。

目前我們的客戶遍及:聖馬爾定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吳鳳技術學院、嘉義高工、博愛國小、林森國小、僑平國小、北園國小、精忠國小、北回國小、祥和國小、太保國中、民雄工業區、愛之味、台塑集團新港廠及麥寮廠、耐斯松屋、南科、竹科、嘉義縣(市)政府及嘉義縣(市)開業診所等機構,我們秉持一貫的高道德標準,絕對值得您的信賴!

登豐國際理財顧問有限公司 (05)2329106    service@dengfong.com.tw

網址:http://www.dengfong.com.tw Blog : http://blog.dengfong.com.tw

值得一提的是:主持人(應是金融研訓院的人員)在看到這張宣傳單之後,馬上向在場的民眾告知這不是他們機構的傳單,也沒有任何的合作關係,甚至要求民眾不要拿這張傳單,我在聽眾席真是哭笑不得,一位金融宣導從業人員不但沒有實質幫助到民眾,甚至還可能扼殺了民眾知的權利,如果主持人真要為大眾著想,應該馬上與我們連絡,了解一下這張傳單的用意與蔽公司的營業服務方式,就算是一時無法全面了解,也不用用封殺式的語言與鴕鳥式的心態,好像全台灣的公司都是詐騙集團所開的公司(真的詐騙集團才不會用這種方式詐財呢,因為太慢了),我想這也是普遍存在公家機構的官僚心態在作祟。

當天錄了2場講座的錄音檔,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這裡這裡下載

其中第一場保發中心的投影片片段也掃瞄了一些供大家參考(這裡下載),由看官們自行評定他們的品質吧!

最後我想說的是:這些財團法人花費鉅額資金辦了許多講座,但是大部分的講座都是流於形式,真正的效果很有限,滲透率也很低,只有少數知道資訊的民眾會去報名參加,以台灣2300萬人,嘉義縣辦的這場全民金融知識A+,來的民眾應該不到150位,而這種講座又是很久(很多年)才辦一次,要達到一般的效果都是不太可能,更遑論達到A+級的生活品質。

PS.補充花絮:2009年年初我到金融研訓院聽一場在美國執業的獨立理財顧問師的演講與新書發表,我在席中提出許多問題請教講師,當時的金融研訓院院長許振明博士直誇我的專業與認真,雖然我知道他是客套話,但是在嘉義縣演講會場,我的宣傳單卻被他的所屬形容成「洪水猛獸」,還好我們行的正,有許多的客戶支持,不須為這種偏見辯駁,只是感嘆:普羅大眾何時才能有一個安全誠信的金融交易環境?何時才能讓剝削與欺騙在金融業停止?


閱讀全文...

都是現世報(Get what you gave)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所謂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只是時間未到!

去年引起華爾街相當大震撼的馬多夫詐騙事件,七十多歲的馬多夫在看守所裡罹患了癌症,另一個台版馬多夫彭日成也於上周五因心臟病發逝世,連著兩起詐騙案的主角皆因不同的原因而晚景淒涼,彭日成甚至只有42歲,可以說是正值黃金歲月,卻因貪念與心術不正,落得如此下場,足為世人所警惕。

這兩起詐騙案件因為金額龐大,所以引起較大的新聞關注,一些金額較小的詐騙或是地區性的詐騙,就我所聽聞過的,真是族繁不及備載,但是民眾總是非常健忘,又因為基因裡的貪婪,所以詐騙事件層出不窮,不同時期被不同的詐術重複的騙取辛苦賺來的COCO,在金融領域,有些是真正的違法的詐騙,有些則是掛著合法的招牌(證照),卻行實質的偷竊詐騙之實,滿口的銷售話術,其實很多都是不實或是誇大的言語用詞,民眾因為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財商教育),一時被話術所迷惑,做了不恰當的投資或購買,待一段時日之後,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時,才來怨天尤人,才來到處搬救兵,到處舉旗抗議,都為時已晚!

那麼投資人或金融商品購買者有何方法可以避免這樣的情況呢?解答絕非是只將錢存放在定存,將錢放在定存看似一個非常安穩的作法,其實有2大風險,其一是:定存利率通常很難打敗通貨膨脹或是剛好跟通膨一致,因此你的定存資產經過一段時間後看似有增加,其實購買力是沒有增加的,有時還是減少(定存利率<通貨膨脹率),其二是:定存族由於長期不關注(忽視)金融知識(財商教育),一旦定存族感受到經濟壓力,也就是利率低到2%以下,他可能信心開始動搖,一旦有金融機構推銷看似(以為)定存之金融商品,看到別的定存族也在購買,在這種從眾因素且低利率環境下,推力與吸力皆具備,就極可能改變堅持很久的信念(資金只放定存),轉而投向他們並不熟悉的風險性投資工具,特別是這些風險性投資工具用看似定存概念的糖衣包裹時(例如連動式債券的ELN股權連結型債券),更是容易上當,2008年之前,許多定存族紛紛到期不續存或解約,轉而購買了許多ELN型連動式債券,就是最好的證明,結果我想大家都知道了,真是慘不忍睹!

金融環境變化詭局,一般非專業投資人如果沒有接受良好的財商教育,實在是防不勝防,隨時都有可能從不同地方遭到偷襲,像最近又有一位客戶的媽媽,受到朋友的蠱惑,買了2張晨星半導體的未上市股票,已經持有快2年,這家IC設計公司,多年前就喊著要在美國Nasdaq掛牌上市,中間也經歷了換股(公司轉到開曼註冊),每年都說賺錢,但是卻極少公布財報,也不配發現金股息,只是配了一堆新股,雖然也已經成立了許多年,也有真正的產品,但公司營運狀況不明,最近又看到報導說要回台上市,又要發行新股,很擔心這些小股東,一張41萬買入,真要變現,不知能賣到多少?或許根本沒有買盤,有的只是內部員工及一些業務員想將手上的股票變現,而吹噓公司多賺錢,即將要上市,讓不知情的投資人來接手,一般稍有財商知識的投資人決不會投資這類財務不透明的未上市公司,就算財務透明,投資這類未上市公司本身風險很高,也不適合一般非專業投資人來參與,非專業投資人購買這類的投資標的,無異是進行一場賭博遊戲,通常下場就跟一般賭徒一樣,落的兩袖清風甚至傾家蕩產!

我客戶的媽媽是一位南部鄉下的農夫,一年的辛苦所得大約只有十來萬,2張82萬台幣的金額,可能要不吃不喝7年才存的到,卻可能因做了這樣的購買決定,頃刻間化為烏有,而介紹他購買的那位先生,竟然還在股票下跌後繼續慫恿他加碼購入,真不知這位先生的下場是否也會跟2位馬多夫一樣,雖然這不是非法的詐騙,但是其高風險與不透明,有可能最後這些股票通通變成壁紙,即使還沒變成壁紙,其流動性(變現性)也很差,個人認為99.5%以上的民眾都不應該參與這類投資。

由於接受財商教育也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在尚未完成或實在無法完成的時候,難道就沒有解法了嗎?當然不是,非專業投資人可以請求理專或獨立理財顧問的協助,但是又擔心這些金融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而且可能與客戶的利益產生衝突,因此這裡分享幾個問題,讓您做為初步的篩選,如果您連這樣的功課都懶得做,那麼一旦吃虧上當,也怨不得他人。

1. 請問他的收入是銷售佣金或是顧問費?從這筆交易可以獲得多少收入?

2. 請問他的投資哲學是?信仰何種投資策略

3. 請問他從事金融業多久了?(雖然年資不代表一切,但是仍有其參考價值)

4. 請問他服務多少客戶?可否提供客戶電話供我諮詢?(客戶數過多會影響服務品質,過少則可能經驗不足,可以聽聽顧問的想法;大約從15個客戶中抽5位訪問,側面了解理財顧問的服務方式及口碑,當然此處有很多彈性的作法,投資人可以自由運用)

5. 請問他對金融證照的看法?他擁有什麼證照?(雖然證照不代表一切,但卻是基本合於法令規範的要件)

6. 請理專或獨立顧問將所有的服務內容盡量文字化,並於上面簽署(避免口說無憑,造成日後的糾紛,縱使無法全面文字化,也應該在重要的說明時,要求錄音存證,一位誠信負責的顧問決不會拒絕客戶的錄音)。

2009/9/16補充:

才剛說完,昨天晚上就遇到客戶被假藝術投資真詐財,騙走台幣50萬,號稱每年收益30%的藝術投資私募基金,資金一去不復返,這50萬夠我幫他提供一輩子諮詢服務的費用了,但人心總是反覆不定,看到保守的期望收益率(年化5%),就說不會很貪心,只要保本就好,不須冒投資風險來賺這個5%,但是看到年收益率30%的所謂藝術投資,就變成貪婪的心理了,客戶夫妻倆都是小學老師,又有我們可以諮詢,但是這種詐騙伎倆因為打著高利潤與神秘性,因此就上當了,剛好呼應了我前面所講的定存族可能面對的風險,唉!這就是人性!我時時都在經歷不同的客戶的人性考驗,貪婪、恐懼不斷地反覆上演著。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