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唾棄銷售話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唾棄銷售話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富爸爸說:藉口是輸家的口頭禪

2009年9月29日 星期二

幾個月前有兩位民眾透過公司網站或部落格找到我,之所以舉這兩位民眾,是因為他們居住與工作環境都不相同,但是所遭遇的問題,卻是極其相似,又頗為嚴重,因此找了時間將問題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不要也犯了這樣的問題!

一位是居住在桃園的民眾,年紀大約是50多歲,白領高階主管,財力已經到達會有遺產稅的問題,由於近幾年銀行利率很低,又想找節稅的管道,因此分別購買了銀行推薦的2倍槓桿型連動式債券(著眼於獲利)與投資型保單(著眼於獲利與節稅)各數萬美元,經過數個月之後就碰到了雷曼破產及金融海嘯,2倍槓桿型連動式債券由於運用槓桿投資,所以下跌幅度比連結之標的還大,再加上投資型保單所購買之基金標的物全部是新興市場與特殊產業類別之基金,完全沒有資產配置的概念,當然這也不是那位民眾的意思,他完全聽由銀行理專的介紹與安排,2個投資全部大跌超過50%,而當初推薦他的銀行理專也已經離職,這位民眾趕緊將共同基金贖回轉換到貨幣型基金,但是因為看不懂連動債的架構,於是不知如何是好,在這種情況下,他透過網路找到了我,當然一開始我花了許多時間幫其檢視現有資產與了解他的想法,也給了一些初步的建議,並說明我及公司的服務內容與服務方式,在數個月的時間裏,經過多次的電話溝通與2次的見面,目前為止我是失敗了,這位先生給我的答覆是:「我沒到過你們公司,不知你們公司長得如何,我一定在8月底前專程到嘉義貴公司拜訪,屆時再決定簽約也不遲」,當然或許一開始的規畫費台幣15000元也是一個他考量的因素,我不會因此降價,因為我所提供的價值遠遠超過價格,當然如果這位先生無法體會,我也不會介意的,因為真正損失的是他,而且在我們認識前,他就已經因錯誤的投資損失超過6萬美元(總損失超過本金之5成),在接下來接觸的5個月中(2009/04~2009/08),全球股市反彈,他的資金大都在場外,所以反彈也沒有參與到,正是大多數投資人的寫照(難以克服的貪婪與恐懼)!損失超過200萬台幣與支付一次性的1.5萬諮詢規畫費,很明顯的可以知道哪一邊較多,或許這位民眾再也不碰投資工具,但是我覺得如果大家都是採取鴕鳥心態,那麼問題仍然存在,而且可能更為嚴重,我在這篇都是現世報有提到,另外羅勃特.清崎在他的富爸爸系列叢書之經濟大預言-清崎與富爸爸趨勢對話一書中,也鉅細靡遺的解釋了缺乏財務智商的儲蓄者(定存族)終究是無法抵禦外在環境的變化,而可能變得一無所有。

這其中還有一個藉口:「我沒看過你們公司」,當時我聽到這句話時,就知道這是一句搪塞的謊言,十多年的金融業經驗我非常熟悉這類的語言,倒不是不喜歡這類善意的謊言,而是感嘆:客戶不自覺使用了這樣的語言,對他們其實是殺傷力很大,如果客戶能使用「我對你開的價格不能接受,你要如何證明我付出15000與後續管理諮詢費用是值得的?」那麼結局就會完全不一樣。許多人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這個託詞的時候,一個更誠實、真實的表述可能就應該是『我不打算擠出時間來』;『藉口就是你講給自己聽的謊言』因此如果我們不為自己尋找一個藉口,這樣我們就會變得更加誠實正直了。

其實人們喜歡(聽)謊言,不喜歡(聽)實話,或許他們不認為如此,但事實卻是如此。第二位民眾是一位醫師,他向德國一家非常大的銀行的私人銀行部門購買了冰島三大銀行的公司債,慘賠超過台幣1000萬,我想這些私人銀行的理專並不是有什麼三頭六臂,輕輕鬆鬆的就叫許多客戶將大把的鈔票送上門來,他們是運用了謊言,為了成交而將商品的風險避而不談甚至還誇大其詞,我們來看看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一般直接購買債券通常不須額外手續費,因為手續費已經內含在買賣價差裡面,而公司債券的票面利率一定會高於政府公債的票面利率(因為信用評等的關係),所以理專可能會這麼說:「購買冰島三大銀行的債券不會有什麼風險的,如果三大銀行倒了,那冰島政府可能也就倒了,所以這機率很低的,你看每年固定配息的利率高達8~9%,不是常常有的,現在剛好有這檔債券發行,錯過就不知要再等幾年了,而且購買不需任何手續費,某某公司已經買了100萬美元,某某醫院院長也買了,您是不是趕快做決定,這種好康,可不是人人都有,因為我們的起跳門檻是100萬美元,如果您差一點點沒關係,我幫您特案申請,誰叫您是我們的忠實顧客呢。」這段話充滿了行銷術語,卻不見真正的投資用語與風險揭露,當然,另一方面,我使用的是真實的描述,因此不容易吸引客戶上門,誰會喜歡這樣的敘述:「無論何種金融工具都伴隨有風險,…您須要做資產配置,股債比率依據您的年紀與風險忍受度與對金融工具的熟悉程度,同時建議您多閱讀相關書籍(建議書單)…我們還需要您的支出與收入明細,資產與負債明細,以及了解您的理財目標並根據這些資訊,做出對您的建議,同時要告訴您的是,首次與持續服務費用,投資組合不能保證獲利,也無法保證不虧損,更無法只做短線投機,應盡可能長期持有…」這些是投資理財真正要了解與實行的必須步驟,但卻是良藥苦口,非常麻煩,又沒有保證一定能獲利,因此很難一下子就吸引到客戶,所以絕大多數的理專、壽險業務員、理財顧問、投資顧問、證券營業員都不願意這麼做,這麼做無異是給自己找麻煩,所以客戶的問題永遠無法被真正解決,如果客戶無法突破這個障礙(喜聽甜蜜的語言又無能識破謊言),那麼金融業還是會繼續使用容易又有效的行銷話術,來繼續欺瞞客戶!

補充冰島的一些相關新聞:

冰島擔心重演金融風暴並採因應措施

佛里曼專欄 冰島銀行崩盤 揭露全球化危機

冰島:銀行童話王國的破滅


閱讀全文...

破解推銷(銷售)話術(二)(Cracking sales terminology)

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這是很多壽險推銷員(為何不稱壽險顧問呢?因為他們是推銷員 ,根本不夠格用顧問這個稱號)很喜歡用的一個話術 ,不知道他們是真不知還是故意誤導 ,如果不知道產品的真面目而還到處推銷給客戶 ,那就是愚昧了 ,而且犯了很嚴重的專業上的無知 ,如果是故意誤導 ,那就更是泯滅人性了!基本上以下這段文字 ,是違法的 ,金管會不允許保險公司用存款、存錢、儲蓄、利息、跟銀行定存比…等等字眼來銷售保單 ,詳見這裡這裡

開始破解了:

部分話術如下:

…特別以分紅保險與年金規劃出每年領取固定生存保險金收益並可轉移投資或儲蓄方案,請您試想每年要領到50 ,000元利息,您需要定存多少資金在銀行(以2%計算),約需存250萬元(且利率不變原則下,並要一次存足),但如果能讓您每年領取50 ,000元收益,並讓您分期存入資金您想分幾年存入,當然是越長越輕鬆,假設以20年存入,那每年就是約12萬多,每月就是1萬多,並利用每年領取的生存保險金作投資理財,不僅保本、更能創造額外的投資收益,萬一在我們存款儲蓄的過程中(第六年後)發生嚴重的全殘事故,那就不必再存本金,並每年領取10萬元固定收益,領一輩子。 (1~5年期間發生全殘事故 ,則每年領5萬領一輩子)

這段話最嚴重扭曲的部份是紅字區域 ,如果客戶真的分20年繳費,20年後解約應該可以拿回本金約264萬,可是我們看圖3的解約金表只能拿回164.69萬,少了約100萬,這筆錢到哪去了?其實滿2年後每年領的5萬元(圖2),並不是全都利息,而是含有所繳本金,所以看圖3會發現解約金從20年後,逐年遞減,原因是每年持續領取5萬元,但本金無法產生足夠的利息來讓客戶領。

有些業務員甚至誤導客戶說,每年至少有3.5%的利息(圖1,每年保險費調降3.5%),根本就顛倒是非,如果你買一個保額100萬的躉繳儲蓄險,假設一年後到期,保費是100萬,但是優惠你3%,所以只須繳97萬,但到期時可領回97萬,請問這樣可以說是利息3%嗎?這樣的利率為零!如果真要計算此類商品的真實利率而不考慮其微薄的保障功能,可以用Excel裡的IRR函數來試算,通常跟買進此類保單當時的銀行定存差不多(可能多一些),但是客戶卻必須持續繳20年且不能提前解約,一但中途解約,解約金很可能少於你所繳去的保費,這種綁終身的金融工具,雖然在利率上揚時有紅利分配機制,但是紅利的計算頗為複雜,一般保戶根本很難理解,更無法預測保險公司的經營獲利能力,所以分紅這塊不應過於期待,以免造成較大的期望落差。

圖1
image

clip_image001 圖2:
image

圖3:解約金表
image

clip_image001[1]總結:
如果將商品的真實面貌告知客戶,此類低預定利率的保單也不適合客戶,因為為了比購買當時的銀行定存多賺一點點利潤,卻犧牲了流動性(中途解約會有損失),如果通膨上升,此類保單將無法對抗通膨風險,更何況還要付給銷售人員高額的佣金,投資人其實有很多選項可選(近日整理好後 ,會在此blog公佈),只是通常他們並不知道,再加上被有意無意的誤導,所以很容易的就購買了此類商品,等到多年後發覺情況不對時,只能自嘆倒楣,這樣的情節不斷地在上演,不知何年何月何日才會終止,希望透過一些文字的說明,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金融業的糖衣,避免誤食包著毒藥的糖衣。


閱讀全文...

破解推銷(銷售)話術(一)(Cracking sales terminology)

2009年7月5日 星期日

在金融業10多年,看膩了也聽膩了推銷話術,雖然私底下會批評這種種不是,但是始終沒有大力抨擊,只因為以前的我,也是有點鄉愿,不願意直接得罪人(雖然是他們的錯誤行為),現在開始寫一些字來教大家破解話術,彌補一點之前的鄉愿,也希望能讓更多民眾免於被欺騙,免於受傷害!

底下是一家鼎鼎有名的壽險公司(最近剛被併入一家金控)的一位明星超級業務員在全省巡迴演說時所教的投資型保單銷售話術,這套話術很受歡迎,因為較容易成交,許多業務員根本對投資都不了解,但是到處學話術,也能年收入百萬呢,您說話術不好嗎?

我用藍字表示我的說明,用紅字表示話術有問題的地方且加以說明:

我今天來的目的:是為了要幫你量身訂做一個您專屬的個人財務規劃;您自己本身的財務規劃,就像是一個水壩一樣,水就是財對吧!裝越多錢就越多,你想要在你的財務水壩裡面怎麼裝水?

==>他的目的是要成交保單,賺進佣金,而不是站在客戶立場。

一般業務員在幫保戶做規劃時,常常忽略了保戶本身的需求,把錢放錯了位置,所以造成保戶覺得不適合,跟他的期待有落差,那我今天來的目的就是要幫你把錢放在適合的地方;你看我們一般把錢切割成2個部份

(果然創新,財金大師恐怕也不知何以把錢切割成2個部份)

把對的錢放在對的地方,幫你完成你的目標。例如:我晝的這個圓它代表你每月的收入狀況,當然每個月也有固定的支出,我們把它切割成很多塊,包含了你的信用卡費用,孝敬父母的錢、開車的油錢、娛樂費用、儲蓄險等等其他的生活支出,扣除這些剩餘的部份,我們稱為可支配餘額。

接著我們把可支配餘額切割成2塊,第一部份我們稱為短期資金,就是五年以下會用到的錢,例如:買車、出國遊學、結婚、買房子--等。這些在你所規劃的年限內幫你完成,那你有想過幾年後要買車嗎?或出國遊學?結婚?買房子?….等。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目標要多少錢方可以完成?

(5年內要用到的資金基本上不適合投資,真要投資也不宜選擇5%前置費用的投資型保單,2%勉強還可以接受)

另一部分是5年以上才會用到的錢,因為你不可能買了車子以後身邊沒錢吧?或把所有的錢拿去結婚,給了婚後沒錢吧?那有小孩了怎麼辦?所以總還會有一些錢放在我們的身邊,以備不時之需,這筆錢我們稱為緊急預備金。

(不知所云,既然稱為緊急預備金,就是隨時可能會用到,怎會變成5年以上才會用到的錢?而且緊急預備金是隨時可能用到,應直接放在等同現金的金融工具,如定存或短期政府公債基金或貨幣型基金…,而不是拿去投資)

也有可能結婚生小孩了,要幫小孩存錢當他的教育費用我們稱為教育基金。或將來退休養老用,那這些錢就會超過5年以上的我們稱為中長期資金。重點是我們將你的可支配餘額切割成為兩部分,以五年作為臨界點,五年內會用到的錢為短期資金,五年以上才會用到的錢為中長期資金,重點是我要做的工作是把你對的錢放在對地方,短期要用的錢當然放在短期規劃上,總不能放在長期規劃上吧?因為將短期要用的錢放在長期規劃上,當你要拿錢時就會有利息的損失,長期要用的錢我怎麼可能放在短期理財工具那邊,那就會賺不到什麼利息,所以你的錢我會切割好把對的錢放在對的地方才能避免利息損失。

(幾乎全是錯誤引導,投資哪來的利息損失?我們所謂短期理財工具,一般指3年以內到期之(美國)政府公債、定期存單、活期存款、貨幣市場基金、T-Bill…,這位金控公司的高級Sales指的是將錢投入5%前置費用的增額保費去投資共同基金稱為短期理財工具,真是把金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拋到九霄雲外,將客戶當猴子耍)

這個水壩的建造分裡面跟外面,短期資金放裡面

(他指的是5%前置費用的增額保費)

,長期資金放外面(他指的是5年共160%前置費用的計畫保費),像你5年內要完成的目標就要放裡面,(例如:買車,2年要存60萬,短期規劃2年存60萬就是你的目標),那這些目標就要從你的薪水中提撥出來存錢(明明是投資,怕客戶害怕投資,而一直說是存錢,因為台灣人喜歡存錢),那就要有投資規劃,不然目標就會延期完成,妳會希望你要的目標延期嗎?所以透過理財工具協助自己存錢,不存錢不可能做好事情,不可能達成目標。

那你只有每個月瘋狂存錢把錢丟進來,才能達成目標(客戶覺得你是為他的目標)==>是阿!達成業務員的業績目標。你不用擔心你每個月把錢存進來,這個專屬的個人理財平台好處有四個優點:

l、每個月存的錢隨時可以增加。

z、錢也可以隨時減少,比較不會造成經濟壓力。

3、急用時可以隨時提存,不用利息,前提之下你必須要接受當時的報酬率

4、若是轉換工作跑道,不方便時也可以不用。靈活度相當的高。==>又使用『存』的字眼,誘導客戶

所以透過這個帳戶是可以幫你把錢存下來的,達成你所要的目標。賺多少錢是要看你的本金存有多少,才來談報酬率。

(是這樣的邏輯嗎?那我有1000萬,你從頭到尾未談投資策略,何來報酬率?如果負15%時怎麼辦?那是150萬的損失呢)

所以這三年要多累積本金,本金越多報酬率就愈可觀(搭配基金績效表,客戶要累積本金)因為妳不累積本金,就算報酬率愈高也很難達成你的目標,剛說的你不可能買了車子之後身邊就都沒錢,如果車壞了怎辦,那不就沒有錢修車了嗎?,所以找會將那一部份就稱為緊急預備金,所以長期資金的部分我們放在外面(所謂外面指的是5年共160%前置費用的計畫保費),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幫你規劃一份5年以上的長期資金作為緊急預備金的原因,當然這要看你現況以不會讓妳有壓力為主,這一般裡面跟外面的比例是3:1現在的行情定5千到l萬,為什麼每月5千呢?l年不過存6萬,10年才存60萬當緊急預備金不過分吧

(開始喊價了,既然開頭說要為客戶量身訂做財務計畫,何以都沒問到客戶的財務需求,而直接說什麼現在的行情是5千到1萬,真是bull shit)

,當然這十年的錢我們還是拿去買基金,外面的錢跟裡面是不一樣的,5年的短期資金我們可以當投資,長期資金當儲蓄(你知道儲蓄的定義嗎?明明是買基金,偏要說成儲蓄,而且5年內要用到的資金應該擺在短期儲蓄工具,如前所述;長期資金才適合投資,這位高級業務員剛好顛倒),還有在10年存錢的過程中保險公司還會多一筆保障做為風險規劃,若風險來時,保險公司將保障的錢(300萬)+外面的錢+裡面的錢,一共三筆錢一起留給你最愛的家人。

政府不能扣稅,就像水壩,安全不會裂開,安全有保障,如果沒有做好這一部份,就好比水壩遇到天災裂開了就不安全,就像沒做好個人財務規劃,被國稅局扣稅一樣,裡面的錢放的再多壽險成本也不會多到哪裡,當然壽險的高低取決於長期資金的多少。

(這段話你看得懂嗎?難怪許多人告訴我他們不清楚手中的投資型保單,一方面是業務員沒說清楚,一方面是故意不說清楚)

是5000或6000還是l萬那你覺得你需要的壽險部分是多少呢?讓我們來共同規劃這個部份,當然這麼好的規劃當然要成本,我們來看它的成本怎算:(開始要說成本了,以為是好事一樁,原來是將成本解釋得更模糊,好讓客戶跳入陷阱)

放在裡面像投資要5%的手續費,外面以10年來看,投資在基金的部份有84%,有16%在前置費用,你覺得這份規劃可以嗎?為什麼把你的錢分2部份?因為短期要用的錢當然要放進裡面,當你要拿回來用時就拿出來用,把長期要用的錢放在外面,包括壽險成本,節稅和基金的申購跟轉換費用公司收16%的費用

(壽險成本是要另外收取的,根本就是誤導,節稅?請問是節什麼稅?真要有節稅也是政府法令規範,而非是保險公司的營運成本,最後,你知道16%的費用是多少嗎?如果每月1萬元投資,那麼前面5年總共收取1*12*160%=19.2萬=1萬*12月*10年*16%,紅色部分就是業務員所說的16%,也就是19.2萬的交易成本,這還不包括保險成本、每月100元的行政費用、基金內扣之經理費與保管費..)

,剛有說留在基金84%所以你要給我10年以上的時間,把你的成本賺回來,其實你不用太擔心成本的問題,只要你存的錢夠多,就不用擔心成本的問題

(為了能將產品賣出,這種鬼話也說得出?你知道成本是一切嗎,你付給基金公司與銀行或壽險公司的費用越多,你能留給自己的資產就愈少!可看這裡這裡)

,那你準備好了嗎?外面你要放多少資金進來,是5000還是10,000?(再次的喊價,從頭看到尾,沒有一句話是在了解客戶的財務需求,一切只是銷售話術)那裡面的部分你要放多少錢進來?裡面的錢你可以再考慮一下,我們今天只要先把水壩蓋起來(就是外面的部份)才有辦法做再儲存裡面的資金好嗎?或者要一起進行都可以。

(業務員是希望放多一點在外面->就是高計畫保費,這樣業務員才有高佣金可拿,其對客戶的後果可參考這篇)

這位年輕業務員的高業績及增員之迅速,可說為公司帶來很大的效益,全公司上下沒有人討論對客戶的利益衝突,沒有人仔細了解他的不當行銷或金融專業能力問題,反而成為公司的寵兒,常常上台領獎,全省業務單位巡迴演講,還有很多年輕的同儕是以他為學習榜樣,這樣的公司文化,這樣的職業道德,這樣的金融專業,這樣的錦上添花,這樣的無知,我真是無言以對!


閱讀全文...

某金控壽險公司執行副總給員工的信

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經由友人的提供資訊,看到一篇頗覺失望的信(按此閱讀),何以失望?因為金融集團高位主事者都是向著公司,向著自己!內文雖然多次提到底下員工,要為他們指引,為他們著想,其實說穿了還不是為自己,因為裡面根本沒有提到真正為客戶著想的思維,仍然是以產品銷售為導向,跟這篇一家保險公司的銷售話術類似,我不禁要為廣大的民眾(客戶)大聲的問:「客戶的權益到底在哪裡?」

當然還是一句老話,不能一竿子打翻一條船,還是有很多金融從業人員力抗上面的業績壓力,努力保護好自己的客戶,只是這樣的人比例很低罷了。

奉勸廣大的民眾(客戶),應該好好檢視你所購買的金融商品,多了解多聽多閱讀,花點時間吧,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要太期望你的金融服務人員會送上大魚大肉給你,反而要小心你的肉被割走,甚至啃的連骨頭都不剩。God Bless You!


閱讀全文...

一家保險公司的銷售話術

2009年3月23日 星期一

保險公司或銀行表面上(行銷小手冊或網站)告訴客戶,他們的服務人員(理專或壽險顧問)都受過專業訓練,都能以客戶的需求為導向,講得讓客戶昏頭轉向,實際上用的仍然是商品推銷導向,研究各種銷售話術及拒絕處理,最大的目的就是-把商品賣出去,你可以看看底下是某家壽險公司的新商品推銷話術,你是否很熟悉呢?

HID 補強NHSD話術底稿
拜訪前題: 挑選保單 有NHSD
簡訊1:

•敬愛的XX保戶您好 公司有新的訊息告訴大家大家期待的終身還本醫療險(安xxx)終於上市

•不但 限期繳費 只繳20年

•而且 終身保障到111歲 提高住院保障

•甚至於 滿期時還可以領回所繳保費的80% 可做子女教育金也可做自己的環遊世界旅遊金或多一筆退休準備 讓所繳保費不浪費

•儲蓄加健康 好事配成雙

•早買 早心安 早領錢 更便宜

•關心您的理財顧問OOO 詳情請回電XXXX

簡訊2:

•敬愛的xx保戶您好公司新的訊息告訴大家期待的終身還本醫療險終於上市不但限期繳費而且終身保障到111 甚至 滿期時還可以領回所繳保費的80% 儲蓄加健康好事配成雙詳情請回電XXXX關心您的理財顧問OOO

電話邀約:

•OOO最近xx加入xx金控後出了一個很棒的終身還本醫療險 開始熱賣中不知是沒人告訴你還是你不知道?

•是這樣子的 不但限期繳費

•而且 繳費期滿免繳保費保障終身到111歲

•甚至 還有滿期金可領 可補足小孩出國創業或自己多一筆退休金 真是好

•好消息要快快告訴你大約要15-20分鐘時間為你說明

明天晚上或後天晚上 你哪一天較方便?

拜訪面談:

•電話中我說要10-15分鐘為你說明還本醫療的特色 你時間可以嗎?

•是這樣子的

•好多客戶向公司反應是不是可以出一個 終身醫療又可還本 讓保費不浪費的保險

•公司都聽到了 你一定也很想了解它的特色 是吧!

•想想看我們是不是都有這樣的問題

•1.有能力的時候繳保費 退休的時候 不用繳

•2. 在退休後最需要醫療保險的時後還有醫療保險補足健保的不足 也補足醫療費節節高漲的問題 保障到111歲

•3.以前所繳的保費好像打水漂 一去不回 若是能拿回來只是付出少少的利息 那該有多好丫繳保費只是另一個儲蓄戶頭而已 不浪費

•公司都聽到 這也是妳要的是吧!

•來我們來看看錢是如何領的

•A.醫療費用: 除了住院費用外 還有加護病房費補足醫療不足

•B.若是身故保險金或喪葬費用保險金/完全殘廢保險金時會以最優的方式給付

   •1.投保之「住院醫療保險金日額」的100倍

   •2.依本公司標準體之標準保險費費率計算的「年繳保險費總和」二者取其優

•C.滿其金 :繳費期滿領取所繳總保費80% 可以先運用 保險保障持續有效

拒絕話數:

•可是價錢差好多,一下子拿不出來(顧慮)

•認同:嗯,一開始我也這樣認為,因為價錢真的有差別.

•消除顧慮:這是你看我做的比較表,雖然一開始好像有價差,但是NHSD這張醫療要繳到75歲,按照比例增加費用,就算沒有理賠紀錄打8折,以後錢也拿不回來

•再次確認:如果價錢真的是你在意的,那你就更要換成終身還本醫療,因為他會將妳所繳過的80%費用返還 做為環球旅遊金 或是幫小孩創業金醫療保障終身有效又不用再繳交保險費 真是棒(將比較表再拿出)

•都是10單位,終身還本醫療理賠項目較少耶!(顧慮)

•認同:是阿!一開始我也跟你有ㄧ樣的顧慮,畢竟我們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

•消除顧慮:終身還本醫療最主要的是補足住院病房費同時對於75@以後的住院也有補強同時可以用滿期金補足一些因為醫療事件所衍生的費用支出 這是您所在意的事吧

•再次確認:我想兩相比較,優點多的終身還本醫療應該才是你有考慮的是吧!

•這樣換真的有比較好嗎?還是維持就好了(懷疑)

•認同:其實公司一出這個產品,我也跟你有ㄧ樣的想法

•舉證:但是我花了一些時間去研究跟比較,才有這份資料,依據這份資料,我確信補強終身還本醫療是很好的選擇,讓孩子在長大後不用在為保險費煩惱,也有一筆創業金不也是你現在就為小朋友設想的原因之一嗎?

•取得認同:如果沒有比較好,我絕不會特別來告訴你,看完比較表相信你一定也認同,這是相當好的補強計劃

建議:

還是遠離這種方式吧,他的缺點不是一時說的完的,容我以後有空再慢慢寫。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