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star發表共同基金投資環境報告—美國報告(USA REPORT)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美國註冊的共同基金受到1940年投資公司法的規範,要求基金公司必須向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註冊,SEC的使命是:保戶投資人、維護公平與秩序、讓市場有效率以及促進資金的形成。

金融業管理局(Financial Industry Regulatory Authority,FINRA)是一個金融機構組成的自律組織,主要負責掌管與說明SEC對於基金廣告或小冊子的法律規範。

一般投資人可以透過由SEC所開發的一套電子資料庫EDGAR (Electronic Data Gathering, Analysis and Retrieval),來找到註冊在美國的基金公司,這套系統完全免費。另外投資人在投資之前會收到基金公開說明書(可能是紙本或電子檔,我通常在購買基金或ETF之後收到),這點比台灣或香港的被動索取或直接置於網站上來的好一些。

我們來看看Morningstar 對美國的詳細分析,總得分是A(16個評比國家或地區的第一名)

項目

評分

投資人保護

C

基金公開說明書和財報

A

銷售過程和媒體的資訊揭露是否透明

B

基金費用

A

稅賦

B

基金銷售通路

B+

加權總合

A

投資人保護拿到C的原因是在美國基金的保管機構可以是基金公司的附屬機構,這在在台灣與加拿大則是禁止的,因此可能產生不獨立行使職權的弊端,投資人在進行投資前,應先了解此檔基金的保管機構與基金公司是否有集團隸屬的關係,可以盡量避開有這種關係的基金。

基金公開說明書和財報拿到A,晨星認為美國超越其他國家的地方在於基金費用率的揭露,每一支共同基金都有統一的格式揭露各項費用,而且還以10000美元每年有5%收益的例子來假設計算基金的1年、3年、5年、10年的總費用金額,並且列出歷年的費用率,以利於投資人參考比較(費用率是上升或下降)。而且基金經理人的名字與管理這檔基金的年期,都詳列在公開說明書,便於投資人判斷此基金的投資風格與經理人穩定性。同時在年報中還要求經理人必須對基金績效提出評論。

銷售過程和媒體的資訊揭露是否透明,得分是B,在美國是允許基金公司辦銷售競賽,FINRA對於這類的非現金獎勵(例如旅遊招待)也設有規定供各公司遵循,至於現金獎勵,則定有更嚴格的規則(見FINRA Rule 2830 (k)),除非基金在公開說明書中詳載,否則這類的現金獎勵是被禁止的(JACK註:在台灣則沒有對競賽獎勵做任何禁止與規定)。投資人可以在全國性的財經報紙上得到基金資訊,這些文章有時也會談到基金的費用率,大部分的文章鼓勵投資人長期投資,而非短線交易。

基金費用,美國所販售的基金有申購手續費(load fund)無申購手續費(no load fund),需要申購手續費的基金其手續費約2%~3.99%,但是如果投資人透過退休金平台(如401k或是IRA)投資,通常可以免除申購手續費。在基金總費用率方面,股票型基金少於1%,債券型基金低於0.75%,貨幣型基金在0.4%~0.89%之間,美國的投資人在選購基金時,新資金頃向流向於平均成本的基金而非低成本或超低成本的基金。

稅賦,美國對於投資人提存的401k或IRA退休帳戶有定額免稅(所得先扣除提撥的退休金之後才去課綜合所得稅)但是退休後開始提領則須併入當年所得課稅,所以嚴格來講,應該是遞延課稅。投資人的投資收入來自2個部份,一是股息收入(dividend income),大部分都是課15%的固定稅率;一是資本利得(capital gain),資本利得又分2種,持有股票或基金滿一年以上者課15%的固定稅率(2003年由20%稅率調降到15%,不過即將在2010年到期),持有股票或基金未滿一年者,其資本利得併入個人綜合所得課稅,一般投資人的邊際稅率在20%~29%。(JACK註:國際投資人不需課資本利得稅,股利則依個別國家有別,以到美國投資的台灣人為例,股利會被預課30%的稅率,但是如果股利的來源為美國以外地區,則可申請退稅,又根據2008年1040nr instruction page 17的line 39所述,非美國居民可以享有美國公司或基金所配發的股利在3500美元以下是免稅的,如果以投資美股或美股基金的總金額之2%為假設股利,那麼要超過3500美元的免稅額度,總投資金額須大於175000美元,給台灣的投資人很大的免稅空間。更多討論可參考: 2009海外券商投資報稅心得續—Firstrade的自動退稅)

金銷售通路,在通路上,可以透過銀行、保險公司、折扣券商、全方位服務券商、獨立顧問及直接跟基金公司申購,最多人使用的管道為透過網際網路向折扣券商或基金公司申購,美國也有最低申購金額的門檻,通常是低於250美元,將近一半的基金其最低申購門檻低於1000美元,超過80%以上的投資人透過開放式的基金平台申購基金,這類基金平台通常有數百家基金公司可供選擇(JACK註:美國通稱為基金超級市場Fund Supermarket,近10年來經過不斷的競爭與改良,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是我所看過的基金申購平台中,最有效率與費用最低廉的,不過並不是每一家金融機構都開放給國際投資人申購,投資人在開戶時,應先調查清楚,我是使用FIRSTRADE第一理財的基金超市),基金有主動型基金與被動型基金可供選擇。

您可以同時參考Morningstar發表共同基金投資環境報告—台灣報告(Taiwan report)Morningstar發表「共同基金投資環境」報告


閱讀全文...

共同基金還是ETFs好?

2009年8月22日 星期六

到底是投資主動管理的基金,還是被動管理的指數股票型基金好?我們藉由在美國市場上觀察到的5個論點,來比較這兩類型基金。

由於要眉批並說明,因此將全文刊出。(紅色字體為我的說明)

原文出處:台灣晨星

1.2008年,主動式管理的股票型基金表現不佳,不如選擇ETFs還可以省下基金管理費?

08年的市場狀況相當特殊,幾乎所有的投資都下跌超過10%以上,不論是股票型基金還是ETFs所受的衝擊都不小。舉例來說,美國最大的ETF Vanguard 500在08年下跌37%=>美國最大的ETF是SPDR的SPY(資產規模703億美元),Vanguard 500 Index Fund 是指數型共同基金,是資產規模最大的股票型共同基金(838億美元),Morningstar編輯將此搞錯,有點離譜。

而同期美國大型均衡型股票基金組別則是下跌37.8%,兩者跌幅的差距不到1%。另外,有些投資人期許基金經理人能因應市場情況來調整持股部位和標的,雖然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場時機投資,但是在持股部位和選擇標的的彈性,仍優於ETFs需盡量貼近追蹤指數的限制。在比較基金績效時,以一年或特定時段來比較都有失公允,應該視投資人的投資時間長短來評量,又追蹤指數的ETF或指數型基金每一年平均打敗一半以上的主動式基金,可以參考 投資大師也建議買指數型基金,主動式投資的盲點很多,可以參考這篇,如果你執意要主動型基金,你可以看看耶魯大學投資長David F. Swensen的著作史雲生的逆向操作法則-投資大師史雲生教你逆向操作,佈局長期投資的股市策略,能做到他建議的方式,那麼你有資格來投資主動式基金。

2.美國股票型基金漲幅不如標普500指數,不如自己主動操作來投資ETFs?

部分投資人認為自己能完全抓準市場時機來投資ETFs,然這樣的投資不僅難度相當高,且過度頻繁的交易也讓成本上揚,反而侵蝕整體報酬。=>這一段說得很好另一方面,不少美國股票型基金持有中型股,或是市值相對較小的大型股,由於投資標的不同,如果用標普500指數來作為所有美國大型股票型基金的基準指數並不大合適。因此,僅藉由比較美國股票型基金和ETFs的表現,並無法從中看出主動和被動式管理基金的差異。另外,利用晨星客制化的股票型基金的基準指數和其表現做比較,我們發現不論是哪個基金組別,主動式管理的股票型基金表現優於其客制化指數的比例,都較ETFs和其追蹤指數來得高,且平均約有三成的股票型基金表現勝過客制化指數的漲跌幅。有三成的基金績效勝過指數,那麼代表有7成輸給指數,你確定每年都會選到那贏過指數的三成基金嗎?

3.九成五的美國股票型基金表現都落後標普500指數,顯現ETFs表現較優?

由於追蹤誤差和基金本身的支出成本和費用,指數的漲跌幅不全然等於ETFs的表現,=>對於一些流動性較差的ETF是有這個問題,但是題目既然是說S&P500指數,那就不太符合了,因為SPDR發行的S&P 500 ETF(SPY),其總費用率只有0.09%,幾乎感覺不到他的存在,且三年的追蹤誤差僅有0.08%,可見SPY的指數追蹤功力,有圖有真相(圖形取自美國晨星)。

clip_image002[4]

我們不能把指數的漲幅和ETFs的表現完全劃上等號。另外,並非所有股票型基金的投資策略和標的都是一模一樣的,投資人可依據自己的風險屬性跟喜好選擇適合自己的股票型基金。還是那句老話,看看耶魯大學投資長David F. Swensen的著作,你就知道,說起來容易(3秒鐘就說完了)但是做起來挑戰萬千!

4.多方考量,不單單只考慮"費用成本"

一般來說,ETFs的費用成本的確低於股票型基金(正確的說應該是主動式股票型基金),但是也有費用較高的ETFs。(沒錯ETF的變種與衍生已經很多,有些ETF的費用率高達2%,所以還是要挑,但是很容易就是了)以健康護理類的基金為例,美國費用最便宜的健康護理 ETF-Vanguard Health Care Index的總開支比例為0.25%,但是最低投資額度卻高達十萬美金(大錯特錯,ETF最低申購單位是1股,以這支VHT的2009/8/21開盤價格為50.29所以你只需要50.29美元即可買到),但最便宜的健康護理股票型基金-Vanguard Health Care Fund 的總開支比例雖然為0.29%,但是最低投資額度卻僅為兩萬五千美元。(這是Vanguard的主動型基金,代號VGHCX,由於Vanguard是以追蹤指數的被動式基金與低費用率聞名,他同時也將低費用率體現在主動式管理的共同基金)因此,不管是主動式還是被動式管理的基金,投資人不僅要考量費用成本,投資額度的門檻也是值得考量的因素,以選擇出最符合自己投資效益的基金。=>作者前面談的高達10萬美元的申購門檻是指VGHCX的雙胞胎姐姐VGHAX,Vanguard將每檔基金分成Investor Shares(申購門檻通常為2500元)Admiral Shares(申購門檻通常為10萬元)與Institutional Shares(申購門檻通常為500萬元,不是每一檔基金都有此類別),VGHCX就是Investor Share,VGHAX是Admiral Share,作者在此真是錯得離譜!

5.ETFs加主動式管理的債劵型基金是最好的股、債配置?

這樣的論述相當不合邏輯,由於美國國庫債的殖利率和違約風險都相當低,反而適合利用較低投資成本的ETFs來投資。2008年主動管理的債劵型基金表現相當落後,主要是因為該類基金在投資標的選擇不盡然和指數的成分股相同,再加上08年信用市場風險竄高,政府債劵更是當時的熱門標的,成分股多為政府債劵的債劵指數表現自然明顯優於債劵型基金。但隨著近期投資環境的改善,市場對信用風險的接受度逐步升高,主動式管理的債劵型基金近期的表現也開始超越債劵基準指數。=>這段話根本言不及義 ,債券由於其特殊的結構(有到期日,存續期間會隨著到期日接近而縮短…)因此債券型ETF即使是追蹤各類債券指數,也存在較高的人為操作因素,遠比股票型ETF來的複雜,所以主動式管理的債券型基金長期較有可能贏過被動式管理的債券ETF,當然還是有許多討論的空間,像PIMCO的葛洛斯(William H. Gross)管理的PIMCO Total Return系列主動式債券基金,其管理規模高達1690億美元 ,他的Institutional Shares(PTTRX)的總費用率就可以壓縮到0.45% ,但是即使像葛洛斯這樣的債券天王,他的公司仍然不敢輕忽ETF的高速發展,已經展開一連串的發行債券ETF計畫。

結論

不論是主動式還是被動式管理基金,低投資成本是基本條件,一般而言,ETFs通常比主動式股票型或債劵型基金收費較低,更能替投資組合節省成本,但卻不是一個固定的定律。因此,選擇標的之前仍然要做一番比較的功課,以降低在投資費用上的支出,另一項更不能忽略的重點是,不論是哪種投資都不一定可以在短期內獲得績效,投資人需要多一些的耐心跟觀察來等待豐碩的投資成果。=>看到最後這一段才真正有點像樣 ,我有一點不敢相信這是晨星所發布的文章,錯誤百出,而且台灣晨星還將其翻成中文,如果有時間真該看看原文是否真是這樣!

(原文取自晨星美國,由晨星台灣編譯)

我的心得:

市場充斥著不實或是充場面的訊息,當然主動與被動之爭,歷時已久,尚未有定論,ETF由於克服了傳統共同基金的一些缺陷,所以近年來成長非常快速,但也因為這樣,大家都想進來分杯羹,由於先進場者占有先行優勢,所以後進的業者便想出(創造出)不一樣的操作策略,包括自創追蹤指數、反向式ETF、槓桿式ETF、各產業類別ETF、避險ETF、組合式ETF、相等權重ETF…,因此ETF已經變得非常多樣化與極大差異,投資人在踏入之前,宜詳看公開說明書或是洽詢獨立客觀的第三方理財顧問,以免造成嚴重後果,適得其反!


閱讀全文...

美國證管會(SEC)警告 槓桿式ETF有風險(FINRA, SEC Warn Retail Investors About Investing in Leveraged or Inverse ETFs)

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我在2009年2月4日2009年6月23日分別警告投資人此類投資工具不適合一般投資人使用,美國管理當局也於最近相繼提出警告,甚至有一些調查不當銷售的舉動,再次提醒投資人,遠離這類的衍生性ETF。

新聞來源:
世界新聞網
Morningstar

聯邦證券監管部門18日警告廣大投資者,即使其追蹤的市場指數或者其他衡量指標出現了上漲,但是槓桿式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依然會造成重大的虧損。

金融業界組織和麻州州務卿也分別發布了同證管會(SEC)類似的針對槓桿式ETF的投資者警示。

由於這類基金會在波動的市場中讓投資者蒙受巨額虧損,因此也受到多方的關注。在證管會18日發布的投資者警示公告中,再次告誡投資者需要謹慎考慮這類ETF的具體狀況。

證管會表示,「即使基礎性的指數出現了長期性的獲利,但是你也有可能蒙受顯著的虧損。」

這種槓桿式基金,採用了包括合約交換或者期權等技術,放大那些跟蹤指數的單日收益。很多「逆向」或者賣空槓桿ETF,都在押注基礎性指數會出現下跌。在最近幾個月異常波動的市場中,這類基金會快速產生虧損。

證管會與行業自律機構金融行業監管局(FINRA)共同發布了上述警示公告。

在7月時,證管會曾警告券商,讓他們必須嚴密監督這類金融產品的銷售,其中很多產品已經被稱為「不適宜那些計畫持有超過一天的零售投資者」。

麻州州務卿蓋文(William Galvin)已向那些銷售這類基金的券商發出傳票,收集相關交易信息。證管會則表示拒絕透露是否已經就這類基金展開調查。某些大型券商也表示已經停止銷售這類ETF。

ProShares顧問公司,也是槓桿式賣空基金的最大提供商,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很高興得知,證管會以及FINRA已經確認,對於很多投資策略來說這類基金適合持有超過一天。」證管會聲明中表示,「或許有一些交易和避險策略,證實應持有這類基金超過一天的時間。」

FINRA資深副總裁甘儂(John Gannon)表示該機構依然堅持其早先發出的警示。他表示,證管會同FINRA聯合發布的這項投資者警示公告,也是第二次提醒投資者當心這類基金。


閱讀全文...

理財診斷室—退休金規劃(Pension plan)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延續之前的個案討論

◎個案:今年55歲的羅美玉,在民營企業擔任人事主管20年,目前月收入為7萬元,薪資加房屋出租的年收入有125萬元,由於先生已經退休,夫妻兩人每月生活支出約為3萬元。

至於其他固定支出僅有年保費8萬元,每月可投資的資金有5萬元,另有存款650萬元及兩棟房子,一棟自住、一棟出租;羅美玉的理財目標是準備充裕的退休金。

建議:

由於目前夫妻2人的生活開支為3萬元,考量年紀大之後會有較多病痛,可能需要額外的醫療支出或保健支出(健康營養補給品),因此建議退休後的生活支出應提高到每月5~6萬元,又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的資料,如果依國民生命表在民國88~90年的統計女性55歲之平均餘命為27.24所以羅小姐可能之壽命為82.24歲,如果依台灣地區簡易生命表則55歲女性平均餘命為28.95年,羅小姐是中產階級上班族,壽命可能會更長(可以參酌長輩的壽命)如果要有無慮的退休生活,退休金至少要準備夠用到90歲,才不至於錢用完了人還活得好好的(可以透過年金險來解決這個活太久的問題)。

由於有房租收入,我們可以拿來提升生活品質,例如每年出國旅遊或國內旅遊。

退休規劃分析報表

試算日期:2009/08/18

現在年齡:55 歲 退休年齡:65 歲 預估可存活之年齡:90 歲

通貨膨脹率:3 % 退休前預期投資報酬率:5 % 退休後預期投資報酬率:4 % 退休後希望每月基本生活品質:50,000 元 退休後希望每月理想生活品質:70,000 元

分析與建議

以下的退休規劃分析,將提供您一份完整的需求參考!

一、狀況描述

您現年55歲,計劃於65歲退休,退休後希望維持相當於目前每月50,000 元(現值)(基本生活品質)/70,000 元(現值)(理想生活品質),預計90歲為人生的盡頭,也就是說您退休後會再存活25年。

二、需要準備多少退休金

在考量每年通貨膨漲率因素換算後,當您退休時每月需有67,196 元(現值)(基本生活品質)/94,074 元(現值)(理想生活品質)的退休生活準備金,直到您90歲,因此為維持您退休後的生活水準,在65歲退休時,您需準備退休生活準備金為1,854 萬元(終值)(基本生活品質)/2,595 萬元(終值)(理想生活品質)

三、如何累積足夠退休金

現在開始,您每月必須存16,013 元(基本生活品質)/58,082 元(理想生活品質)

◎五年後開始,您每月必須存33,550 元(基本生活品質)/121,695 元(理想生活品質)

◎十年後開始,您每月必須存228,876 元(基本生活品質)/830,184 元(理想生活品質)

clip_image002(按圖可以觀看大圖)

備註:

您的退休金準備計劃已扣除以下項目 , 試算其每月應投入金額:

一、現有作為退休規劃的存款、投資

二、公務員/勞工保險之老年給付

三、服務機構所提供之退休金

註: 建議方案的投資金額,是依據您設定的預期投資報酬率,且假設利率不變下試算得出。如實際投資報酬率與您所設定的投資報酬率不符,每月投入金額需再做調整。

試算得出每月須額外提撥16000元,且因為投資報酬率是以5%試算,以現行銀行利率無法達成目標,距離羅小姐退休只剩10年,退休後大約還有25年的提領花用期,大部分資金可投資期間長達15~20年,由於羅小姐可能沒有投資經驗,且屬於保守型客戶,我們計畫提供2種方案來跟羅小姐討論,先從簡單的談起:

方案一:

根據勞工保險局的勞保老年年金試算,以投保最高薪資43900而言,羅小姐在65歲開始請領老年年金給付,每月可得24497元,所以羅小姐還不足67196-24497=42699元(每年為512388元),如果將現有650萬及每月可運用資金的2萬元來購買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以宣告利率2%來試算,65歲開始領取年金給付,每年可領547663元,這是一個輕鬆可達成的懶人退休規劃,當然這沒有考慮到10年後提領期間的通貨膨脹問題,不過由於還有勞基法的退休金315萬[(15*2+15)*7萬],及每月結餘之3萬元與房租收入,足以彌補通貨膨脹的問題,由於大部分資金都在年金裡面(商業年金與勞保年金),故可以避免朋友或親人的覬覦(借貸),也可以避免被詐騙或其他不當投資,符合羅小姐保守的個性。

方案二:

如果羅小姐想要資金運用得更有效率一點,可以透過獨立理財顧問的協助,前面10年累積期以低成本之ETF或指數型共同基金來架構一個保守穩健的股債投資組合 ,在股票方面,可以一檔追蹤全球指數的ETF來簡單持有,債券方面應以穩健安全的中期與短期美國政府公債(含美國政府抗通膨債券TIPS)ETF來持有,股票方面的期望報酬率為8%,債券方面的期望報酬率為4%,假設股債比為4:6,則投資組合報酬率為5.6%,退休後可以將股票型部位再降低,來到3:7,則投資組合報酬率為5.2%,比起利率變動型年金的約2%,是較有效率的運用,當然要採用這個方法,還是有較高的風險,風險來自市場風險與匯率風險(投資組合是以美元計價),但是因為長期投資,所以可以抵銷掉大部分的風險。在這個方案中,也可以將方案一的利率變動型年金納入規劃,就是在65歲時,將一部份的資金整筆投入年金險,待10年後(75歲時)就可以開始領取,可以說是一個保險計畫,完成最低的生活品質保障。我們來實際計算一下:期初投入650萬加上每年投入60萬,以投資報酬率5.6%計,10年後的本利和為1897萬加上勞基法退休金315萬共2212萬,我們將其中1000萬投入利率變動型年金(假設宣告利率2%),則10年後每年可以領取約71萬元,同時羅小姐手上還有約1212萬元可以自由規畫運用,除了應付退休前10年的部份生活支出外,其餘資金享有充分的自主權,應該還有能力移轉一部分的資產給子女或做為社會公益使用。


閱讀全文...

理財診斷室(Financial diagnosis)

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在2009/8/12(星期三)的自由時報有一個理財診斷室,由民眾投稿,報社再找來銀行、壽險與投信投顧業者來診斷並給予建議,我邊看邊搖頭,這…就是我們的金融專業嗎?以下我將以紅字代表我的看法,加入於原來的診斷文章中,供大家做一個比對。

clip_image002(按圖變大觀看)

◎個案:今年55歲的羅美玉,在民營企業擔任人事主管20年,目前月收入為7萬元,薪資加房屋出租的年收入有125萬元,由於先生已經退休,夫妻兩人每月生活支出約為3萬元。

至於其他固定支出僅有年保費8萬元,每月可投資的資金有5萬元,另有存款650萬元及兩棟房子,一棟自住、一棟出租;羅美玉的理財目標是準備充裕的退休金。

我們一一來看不同通路給的建議:

複合型債券基金較穩健(投信投顧)

clip_image004

針對羅美玉的理財需求,國泰投顧表示,針對退休規劃,不適合將資金放在風險太高的資產上,因此,建議選擇較具穩健性質的基金作單筆投資標的,例如同時投資在各類型債券(包括美國公債、高收益債券、新興債)的複合型債券基金,這類基金會有利息收入,且可隨著景氣變化調整各類債券的比例,找尋資本利得的空間。不建議複合式債券基金,可參考聯博美國收益基金分析,他的波動性也不小,截至2009/8/14為止,他的年化標準差是18.21%,是非常的高,恐怕羅小姐禁不起這樣的波動(特別是以前的波動都較小),有圖有真相
image

定期定額投資部分,國泰投顧指出,可選擇二至三檔波動性較大的基金(例如新興、亞太、拉丁美洲、台灣、印度股票型),每月各投資一萬元,提高獲利機會,但要掌握「停利不停損」原則,股市下跌時不應停損,仍繼續扣款;股市上漲時要停利出場、落袋為安,以免遭遇股市大空頭,吞蝕之前累積的獲利。

天達投顧建議,羅美玉的理財規劃主要是用來做為退休金的準備,建議應將大部份資產放在投資於固定收益商品、波動較低的債券型基金。可將投資資金分成兩部份,按照八比二的比例,將八成放在穩健保守的全球複合債基金,透過投資範圍涵蓋各類債券的全球複合債,兼顧風險與報酬,其中又以側重在投資等級公司債的全球複合債為較適合投資標的。距退休還有10年時間,又退休後可能還有25年的退休生活

天達投顧說明,另兩成可配置在全球平衡型基金,以參與未來全球股市可能帶來的較佳獲利契機,尤其全球平衡型波動度相較於股票型較低,透過股、債的靈活配置,達到平衡報酬與風險退休金理財目標。

施羅德投信認為,羅美玉已有相對穩健的定存配置,可將每月五萬元的投資資金,配置在較積極的股票基金,以增加資產增值空間。建議搭配區域型的新興亞洲基金及產業型的能源基金,因為前者受惠中國與印度等內需消費崛起,加強新興市場復甦力道,新興亞洲基金下半年仍有獲利空間;能源基金則因全球景氣逐漸復甦,能源需求將再次提升,趁油價低檔之際,逢低承接能源基金,有助於資產累積。

施羅德投信強調,如果擔心定存利率過低,利息被通膨吃掉,羅美玉還可選擇將存款的三分之一投資在可配息的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一來享受配息的收益,二來新興市場經濟實力逐漸崛起,經濟基本面與貨幣潛力較歐美佳。

總體而言,投信投顧的建議完全以共同基金為建議持有之金融工具,而且並無討論到羅小姐的退休金到底需多少才夠,應如何準備足夠的退休金,在累積期(55歲到65歲)應有何作法又在退休後要如何做法?都付之闕如,可以說是典型的銷售機構(銷售員),理財規劃不是只有買商品而已,不是只有追求報酬率而已。

考慮美元計價短年期儲蓄險(壽險業)

image
羅美玉希望以每月五萬元投資理財存退休金,壽險業者表示,以女性平均壽命82歲計算,羅美玉至少要準備822萬元退休金,且8月新責任準備金利率上路,相同產品用美元買比較便宜,建議可考慮美元計價的短年期儲蓄險。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的資料,如果依國民生命表在民國88~90年的統計女性55歲之平均餘命為27.24所以羅小姐可能之壽命為82.24歲,如果依台灣地區簡易生命表則55歲女性平均餘命為28.95年 ,羅小姐是中產階級上班族,壽命可能會更長(可以參酌長輩的壽命)如果要有無慮的退休生活,退休金至少要準備夠用到90歲,才不至於錢用完了人還活得好好的(可以透過年金險來解決這個活太久的問題)

從羅美玉的需求看來,當務之急當然是做退休規畫,依照她的狀況,退休後每月生活支出假設仍為三萬元,以通膨率3%來算,假設65歲退休,十年後每月生活費為4萬0,317元;另以衛生署公佈女性平均壽命82歲來計算,預估必需準備822萬4,668元退休金。

還有一種退休金計算方式,假設羅美玉退休後生活支出每月提高到五萬元,扣除房租收入27萬元,每年還需要籌措33萬元;且假設活到95歲,則需要存990萬元的退休金;但醫療支出並未包括在內。這個算法完全沒考慮到通貨膨脹,尤其是假設退休後有30年的生活費要準備,如果真用這樣的算法,一定很快就將退休金用完!

台灣人壽處經理吳智仁表示,羅美玉目前55歲,服務年資20年,也就是說,距離65歲退休還有十年,依其退休金至少要990萬元,且兼顧保障與醫療需求,建議可投保十年期終身壽險400萬元、15年期長期看護終身壽險200萬元、終身醫療健康險日額2,000元,合計年繳保費62萬3,800元,比60萬元預算還超出一些。這個建議就更離譜了,羅小姐是要準備退休生活費用,而不是要資產移轉,買終身壽險到96歲時可有1024萬要做什麼?(已經不在人世間了)又羅小姐已有年繳8萬的保單,應該先檢視這張保單的內容,夠不夠其醫療上或是長期看護的所需,真有不足再來規劃不足的部分,台灣人壽這個建議也是典型的業務員銷售模式(產品導向)

以十年期終身壽險來看,十年繳費期滿,共繳保費734萬3,400元,可到96歲,這張保單年末現金價值可達1,024萬3,617元。

大都會人壽指出,假設羅美玉需要準備822萬元退休金,且8月將實施新責任契約準備金利率,將新台幣跟美元做比較,美元平均利率比新台幣高三碼(一碼為0.25個百分點)到七碼,成本增加反映到費率上,所以,相同產品架構用外幣來買會較便宜;建議可透過美元計價的短年期儲蓄險,來做退休理財規劃。如果這個邏輯合理,那麼應該選擇現在常常看見的澳幣6年期保本保息連動式債券,這種連動式債券也是鎖6年,但是每年利率高達6.2%(已經反應通路端費用率),

由於羅美玉目前還有一筆650萬元的存款,加計前兩年每月可投資金額五萬元,分兩年繳納保險費,第一年繳美元11萬500元(約360萬元新台幣),第二年繳同樣金額,六年期滿可領回26萬美元(以相同匯率計算滿期金約845萬元新台幣),報酬率約3%,但匯率風險未計入。

善用存款,成立退休養老信託(銀行)

clip_image006

針對羅美玉的退休基金規劃,銀行業者攤開她的所得、資產資料,認為她有不動產、沒有負債又有存款,加上退休後可領勞保老年給付、勞工退休金,還有自有存款,退休生活無虞,理財規劃建議保守即可。由於銀行的陳述並無詳細數字資料,只說退休生活無虞,可是我有不同看法,請看續集分解。

上海銀行指出,羅美玉在進行理財規劃前,首先必須計算退休後可領的退休金夠不夠用,建議她的退休金準備,可依照所得替代率80%的比率為目標,也就是每月需要生活費5.6萬元。若勞保老年給付選擇「年金制」,每月約可領取1萬7,011元;加上選擇舊制的勞工退休金300萬元,依據實質報酬率3%;並且估算退休生活25年,每月約可領取1萬4,000元,還有原已備妥的650萬元存款及房租收入,退休生活根本無虞。如果以這個描述,退休生活費用確實是夠的,只是如果羅小姐活超過90歲,那麼就不一定夠了。這個建議是所有建議中較為精準與合理的!

台北富邦銀行建議,羅美玉退休後的生活支出,建議維持原本月收入的四成(約三萬元),即使不考慮退休金,以650萬元存款購買波動幅度小、每月配息的高收益債券,因為年配息率高達6%至7%,每月就可領取3.7萬元;另外,將現行每月可投資的五萬元,購買六年繳費、終身領回的儲蓄險,未來一年也可領回近16萬元,支應退休生活綽綽有餘。年配息率高,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損及本金,又現在有6%至7%,不代表以後也會有,高收益債券的波動幅度不算小,耶魯大學捐獻基金的投資長大衛史雲生在其所著的「史雲生的逆向操作法則」(Unconventional Success)裡,對於高收益債有負面的評價,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可以閱讀這本書。

儘管羅美玉無須擔心退休後的生活費,上海銀行還是提醒,必須提前進行退休醫療規劃,提前規劃老年的醫療費用,已是退休養老理財規劃不容忽視的一環。目前全民健保所提供的僅有基本保障,想要獲得較好的醫療照護,可以藉由商業保險來補足,或從自有資金的一部份提撥當成準備金。

此外,面對高齡化、少子化時代來臨,由於國人愈來愈長壽,長壽的風險也增加不少,羅美玉即將退休,不妨考慮將目前的650萬元存款,成立退休養老信託,享受信託法上特有保障及專業管理,也可不必擔心養老金可能隨時被動用,或遭他人不當侵占。如果要成立信託,應考量信託維持費用與信託資金運用方式,如果信託資金運用不當(例如規畫購買不適當的金融商品),仍是很有可能提早用馨。

雖然羅美玉屬於保守型投資人,銀行業者還是建議,在資產投入固定收益商品的同時,應維持至少半年檢查一次的原則,面對市場有重大變動時,仍需重新評估投資策略。

結論

各金融通路幾乎都是站在自己較為熟悉的金融工具做建議,甚至很多都是產品銷售導向,因此我們發現建議非常零亂與無所適從(到底那一種較正確啊?)雖然不同的規畫路徑(方式),如果能達到目的,也無可厚非,但是裡面的建議很多是無法協助羅小姐達到優質的退休生活,有的建議反而有害,為何會有此情況呢?我想一般金融業長期忽略理財規劃的重要性,只是一味追求業績,追求公司收入,追求自己收入,而將客戶的利益擺在最後,所以我們看到這樣的建議內容,一點也不奇怪!絕大多數的民眾買了一堆金融商品,卻是無法完全解決他們的問題,甚至有許多還是有害的商品,我們不禁要問:金融業(金融從業人員),你們的職業道德何在?你們的專業知識何在?你們的良心何在?

待續…


閱讀全文...

約翰.伯格—夠了,閱讀心得一(enough)

伯格寫這本書時是79歲(2008年),他在12年前(1996年)動了換心手術,如果手術不成功,那麼我們就無緣看到這本書,如果成功但沒有活這麼久,我們也是看不到這本書的出版,這一切或許是上帝的安排,在生死交關的手術12年後,我們有幸能看到資產管理界的指數化投資泰斗John C.Bogle為投資人(或者更貼切的說是全球民眾)指點投資大道與生命真理,讓被許多人遺忘許久的價值觀,再次呈現在眼前,值得大家細細思量。

Bogle將書分成三個主題,分別是金錢、經營與人生,最後以『夠了』來做一個總結,在「金錢」部份,他談到費用太多價值太少,以申購基金或股票或其他衍生性金融工具而言,投資人是位於投資食物鏈的最下方,負責供養整個投資食物鏈,可是,這個投資食物鏈,卻向投資人收取很高的費用,而投資人卻經常被蒙蔽,是資訊不對稱的弱勢方。

在書中舉了一個很經典的例子:2007年賺最多的避險基金經理人是John Paulson,他拿到37億美元的報酬。據說他的公司—鮑爾森避險基金公司—為客戶賺進200多億美元。鮑爾森是靠做空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靠著極為成功的投機交易,幫公司客戶賺進大把鈔票,而他也分到很大一部分做為酬勞。有誰不羨慕他呢?

避險基金經理人賺到天價酬勞,是一種「不對稱」(asymmetry)的結果,一點都不公平。從事投機交易的時候,賭贏的經理人固然賺得荷包滿滿,但賭輸的經理人,卻不用付出什麼代價。

比方說,假設鮑爾森公司認為,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或擔保債權憑證(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簡稱CDO)會暴跌,並進而押注且賭贏了—也就是說,在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CDS)的投機中選對邊,那麼,選那些CDO會上漲的公司就賭輸了。假如賭輸的那一方輸掉200億美元,但賭贏的經理人,卻沒有把贏來的200億美元全部還給客戶。就這樣,金融業撈走了大筆費用,就算害的客戶們輸個精光,他們仍然是獲益者。

為了方便理解,伯格再舉了個例子。假設你投資了一檔「避險基金的組合基金」(fund of hedge funds),而這檔基金的經理人,委託另外2名避險基金經理人,負責操作相同的額度。這2名避險基金經理人各自押寶在剛剛描述的投機交易的其中一方。假設其中一個人賺了30%,另一個人賠了30%,那麼,買了這檔基金的你,就會剛好打平,沒賺沒賠。

問題是,你必須支付費用給那位幫你賺了30%的經理人—比方說賺來的30%中的20%,也就是你所投資的金額的6%,加上他原本就收2%的管理費,所以你一共得付給他8%。另外,那位賠錢的經理人雖然操作賠了錢,但你還是要付給他2%基本的管理費。所以平均下來(8%+2%,再除以2),你這個帳戶必須付出去的費用是5%。

還有,接下來你還得付給這檔「避險基金的組合基金」的經理人2%的費用。因此,儘管你的投資組合為你帶來的收益是零,你的本金已經損失7%了。就這樣,金融業又贏了,投資人又輸了。

伯格拿組合式避險基金來舉例,可能是因為有許多人不了解避險基金所隱含的成本,且在2006年前後,如雨後春筍般暴起,好像這是一條通往致富的大道,其實卻是暗藏超大的風險與陷阱,可以參考這個討論串,有相當精彩的實際案例討論,當然不只是這類基金有高的費用率,其他還有很多,可以參考別讓手續費吃掉獲利成本是決定投資成敗的關鍵,這篇國內壽險公司聯結之ETF缺點也談到另一種資訊不對稱,投資人不易查覺!

特別是最近這幾年,相信有許多投資人吃了悶虧,當他們虧損累累時,只能自認倒楣,以為自己學藝不精,以為理專不夠專業,其實都不是,真正長期影響我們投資收益的,是基金公司每年一定收走的內扣費用率,而這個費用率有愈來愈高的傾向,可以參考基金費用的長期變化,如果你一直漠視他,那麼你將是受害的一份子,如果你願意改變,唾棄高費用率的業者,其實很簡單,不像想像中的那麼難,特別是現在也有獨立的第三方理財顧問公司,提供投資民眾一個低費用高服務品質的金融規畫服務,您可以重新開始,拒絕當投資食物鏈的最底層!


閱讀全文...

先鋒基金集團準備發行7檔新債券基金( Vanguard Launch Seven New Bond Index Funds and ETFs)

2009年8月13日 星期四

Morningstar的一則新聞指出,Vanguard將要發行7檔債券指數型共同基金與其ETF類股,補強其在債券基金及債券ETF的產品線。

這7檔新基金包括短期政府債、中期政府債、長期政府債、短期公司債、中期公司債、長期公司債及不動產抵押債(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將不同期間到期的債券分類讓投資人有更細緻的選擇,大家拭目以待。

申請中的新基金/ETF 追蹤指數 ETF與 Signal類別之費用率( Expense Ratio) 共同基金類別平均費用率 ETF類別平均費用率
短期政府債 BarCap U.S. 1-3 Govt 0.15% 0.88% 0.19%
中期政府債 BarCap U.S. 3-10 Govt 0.15% 1.03% 0.36%
長期政府債 BarCap U.S. 10+ Govt 0.15% 0.92% 0.42%
短期公司債 BarCap U.S. 1-5 Corp 0.15% 0.9% 0.2%
中期公司債 BarCap U.S. 5-10 Corp 0.15% 0.96% 0.21%
長期公司債 BarCap U.S. 10+ Corp 0.15% 0.87% 0.15%
不動產抵押債(MBS) BarCap U.S. MBS 0.15% 1.03% 0.36%

基金的部分分為SignalInstitutional及ETF股份類別, Signal的費用率與ETF相同都是0.15%,差別是Signal類別最低申購金額需要US$100萬元,而Institutional的費用率更低只要0.09%,他的最低申購金額需要US$500萬元,以一般投資人而言,ETF無疑是最佳選擇,只需要一股即可持有,以Vanguard以往的低費用率紀錄,發行一段時間後,極可能再次調降費用率,這也給iShares或SPDR帶來威脅,目前iShares與SPDR的美國債券ETF有iShares Barclays 1-3 Year Treasury Bond (SHY)已經發行7年了; iShares iBoxx $ Investment Grade Corporate Bond (LQD)的規模達127億美元; SPDR Barclays Capital Intermediate-Term Treasury (ITE)規模只有1億多美元雖然不大,但其費用率卻很低只需0.14%。在不動產抵押債方面,iShares Barclays MBS Bond (MBB)費用率為0.25%,SPDR Barclays Capital Mortgage Backed Bond(MBG)費用率為0.2%,皆較Vanguard的0.15%為高。Vanguard此次預計一口氣發行7檔債券指數型基金與ETF,適時的補齊債券方面的分類不足,也給競爭同業帶來壓力,可能驅使其他業者調降費用率,這對投資人而言將是長期的利多(不論你是否購買Vanguard的基金或ETF),我們樂於看到這樣的發展。

之前才為大家介紹過PIMCO發行的債券ETF,又有Vanguard的大手筆挺進,看來最近的債券市場將會非常熱鬧,有進一步消息時,再來為大家介紹!


閱讀全文...

緊急公告!莫拉克颱風受災戶請注意(Morakot typhoon)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莫拉克颱風給南台灣的居民所帶來的災難可說是前所未見,看到許多的同胞無家可歸,一輩子心血付之一炬,親人慘遭大水沖走與土石活埋,那種傷痛,實在很難想像!

我們除了捐出一星期所得之外,為了能發揮多一點的力量,決定提供免費住宿(嘉義市)與工作機會(嘉義市或台南市),以協助災區民眾重新站起,如果您對金融保險有興趣,不論是否有專業證照,只要年齡屆滿20歲到55歲之災區受災戶,不論男女,高中職以上畢業,都歡迎將您的履歷郵寄本公司或直接線上填寫,我們將以最快速的方式來審核,不論錄取與否,都將會盡快回覆!

由於本公司規模尚小,目前先提供至多4位住宿,我們提供優質的教育訓練與完善的生涯輔導,讓您免任何成本,即可開創人生第二春!

本篇公告,歡迎轉寄給災區同胞!


閱讀全文...

Morningstar發表共同基金投資環境報告—台灣報告(Taiwan report)

2009年8月7日 星期五

台灣的整體評分是B,比香港的C-好很多,在所有評比的16個國家中僅次於美國(A)與中國(B+)。

我們來看看Morningstar 對台灣的詳細分析
項目

評分

投資人保護 A
基金公開說明書和財報 A-
銷售過程和媒體的資訊揭露是否透明 D
基金費用 C+
稅賦 A-
基金銷售通路 C
加權總合 B

投資人保護 :拿到A的原因是台灣有良善的法律規範基金公司的運作,保管銀行必須獨立於基金發行公司,不可以有上下隸屬關係,金融監管機構(行政院金管會)也有適當的監督機制。

基金公開說明書和財報拿到A-,晨星認為台灣有著易於存取、統一規範與定期的資訊揭露,這些資訊都可以透過基金資訊觀測站來查詢,16個國家中只有少數的國家具備集中的基金資料庫來讓投資人透過網際網路查詢,同時便於投資人比較各類別之基金,且基金持股每季定期公告,是所有國家中公告頻率較高者。但是對於過去年度的費用沒有揭露,使得投資人不易比較基金的費用率是否有增加或減少。基金公司通常會提供簡易版的公開說明書,讓投資人易於快速瀏覽.基金經理人的姓名有公開在公開說明書,但是管理期間沒有揭露,投資人不易評估投資經理的穩定度,是美中不足的地方。(PS.台灣投信公司的基金經理人通常異動頻繁)

銷售過程和媒體的資訊揭露是否透明,台灣在這個評比得到最低的D,銷售競賽、針對特定基金額外的銷售獎勵、缺乏獨立性(因為沒有獨立的理財顧問?),都使得銷售方偏向自私自利,而與客戶的利益產生衝突。即使媒體常常有一些基金的報導,但他們不鼓勵長期投資,也沒有提到基金費用率(基金的成本)對績效的影響。

基金費用,台灣所販售的基金有申購手續費(load fund)無申購手續費(no load fund),需要申購手續費的基金其手續費約2%~3.99%,但是經過議價後,通常低於2%。在基金總費用率方面,股票型基金平均約1.5%~1.99%,債券型基金平均約 1.25%~1.49%,貨幣型基金約0.4%以下,台灣的投資人在選購基金時,會在意這些費用率,因此新資金頃向流向低成本的基金。

稅賦,台灣對於基金配息是記入一般所得總額課稅,而一般所得的稅率是0%~40%,目前的資本利得是免稅(停徵證券交易所得稅),對於短期與長期投資的利得一率免稅,因此無法有效鼓勵長期投資,由於基金配息須課稅,因此幾乎所有的本地發行基金都不會配發股息,都是將股息直接再投資。

基金銷售通路,基金最低申購金額相對較低(國內投信是台幣1萬元,海外基金公司一般是台幣5萬元),在通路上,可以透過銀行、保險公司、券商、及直接跟基金公司申購,透過網路申購基金正慢慢普及,晨星說台灣有獨立的理財顧問(independent advisors),這點並沒有多加說明,只提到獨立顧問並不普遍,一般投資人不易接觸到,且在市場及基金產業上沒有重大的影響力,我想晨星可能是把投資顧問公司當做是獨立顧問吧,或許晨星在這方面有另外的解釋。

總體而言,台灣在投資人保護方面做的很好,有許多的法律來做規範,也有獨立的金管會來監督市場運作,只是在基金費用方面仍然是居高不下,報章媒體因為要靠金融產業的廣告吃飯,因此大多偏向產業界,報導不盡客觀(這點與香港類似),政府對獨立的第三方理財投資顧問公司也是不聞不問,至今沒有相關的法令來輔導及培植產業的發展,或許要靠投資人自力救濟吧,國內許多精明的投資人唾棄台灣的高費用率投資環境,而跑到美國等低費用率的投資環境,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下去,相信台灣的主管當局與金融巨頭,也會感到壓力吧!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