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ETF市場動態

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台灣證交所研究員葛思惠發表的一篇亞洲ETF市場動態,可以清晰的看見目前亞洲主要幾個國家地區日本、中國、印度、香港、新加坡、韓國、台灣、澳洲皆致力於ETF市場的擴充,修改相關法規以符合ETF跨境或是ETF多樣化的需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澳洲與印度,這2個國家修改法律來規範理財顧問(金融從業人員)在銷售共同基金等關金融商品時,不得從基金發行商收受任何形式的佣金,而是要向買基金之客戶收取顧問服務費,也就是由commision-based轉向為fee-only(文中作者是寫fee-based,但是fee-based的意思是顧問費與佣金兩者並行收費,如果是純粹收取顧問費,應該稱為fee-only),這樣的立法規範,才能保護投資人,而業者為了收到顧問費收入,就會開始認真努力的做投資人教育,也因為依管理資產規模收取顧問費而非以交易佣金收取費用,因此能避免許多不必要之交易,也能將持有期限拉長,避免重視短期績效,而陷入短線交易的泥淖當中。

而ETF之所以在美國蓬勃發展,跟美國有獨立投資顧問制度與法規有非常大的關係,美國的許多註冊投資顧問(RIA,Registered Investment Advisor)都採行fee-only或是fee-based的收費方式,因此他們樂意推薦介紹具有成本效益與稅務效率且透明度與流動性都高的ETF,反觀台灣的金融業,因為沒有相關的法規制度,也就沒有相對應的獨立理財顧問產業,更遑論fee-only的收費機制,所以ETF一直都是缺乏較多的認同與認識,證交所這篇文章清楚的點出了台灣ETF發展的困境,值得金融從業人員與廣大投資人深思。

亞洲ETF市場動態永久保留複本。


閱讀全文...

中國大陸第三方理財顧問公司(獨立理財顧問公司)之概況

2011年5月26日 星期四

繼之前介紹了香港的第三方理財的經營方式,今天我們來看一下中國大陸第三方理財的發展狀況,其與香港收費模式類似,主要都是以佣金收入為主。不同之處在於大陸第三方理財公司不能販售共同基金、保險與銀行端銷售之金融商品,僅能從信託公司或是私募基金公司之產品來推介給客戶,這個窘況,讓人很難認同大陸第三方理財公司號稱的財富管理能力。相對於香港的公司,他們只要有執照,基本上可以販售推介銀行端可銷售之商品以及保險、共同基金等商品。

雖然中國大陸的第三方理財公司蓬勃發展,不過仍然缺乏完善之法規與監管機制,以目前的激烈搶錢手段來看,難保在不久的未來,發生重大金融災難,屆時又有一堆可憐的投資人將求救無門。這樣的發展模式,與西方國家的獨立理財顧問公司截然不同,他們關注的重點是如何將客戶的利益擺在最優先,如何將投資的風險分散,如何做好全生涯理財規劃,如何降低投資理財成本,而這些重要的概念,似乎都無法從大陸的第三方理財顧問公司身上找到。

未來兩三年內,這個泥沙俱下的行業或將爆發一個標誌性的風險事件,然後引起金融監管部門的重視,設定准入門檻。

“銀行私人銀行部客戶經理提供客戶名單,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銷售人員打電話營銷產品,雙方佣金五五分成。”這種俗稱“飛單”的行為,近期屢屢發生。

一個例子是,去年8月,中融信託的財富管理中心曾因為做​​“飛單”,招致招行、建行、深發展等銀行的震怒,中融信託被迫將財富管理中心停業整頓半個月。 但記者多方調查,今年3月12日,由中融信託第一財富管理中心整體轉制為恆天財富,卻繼續大做“飛單”。

“飛單”僅僅是這個行業亂象的冰山一角,其背後正是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激進的銷售文化。

自2010年11月諾亞財富在紐交所上市後,其上市市值10億美金帶來的造富效應,加上進入沒有任何門檻,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業內人士不完全統計,單是在北京,大大小小的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就達兩三百家之多,產品發行能力較強的有恆天財富、展恆財富、中天嘉華等。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從單純的產品營銷,正在逐步介入到私募基金管理,完成從找錢到管錢的“驚險一躍”。

甚至連北京一位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總經理自己都擔憂,未來兩三年內,這個泥沙俱下的行業或將爆發一個標誌性的風險事件,然後引起金融監管部門的重視,設定准入門檻。

“這個風險點,極有可能出在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自己做一般合夥人(GP),通過有限合夥企業募集資金,對投資者承諾保底收益,但最終無法兌付。”前述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總經理表示。

“他們的運作就像包工頭文化。”一位信託公司高管如此形容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的商業運作模式。

具體而言,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從信託公司手中“承包”一個信託產品的發行,比如約定按1.5%-2%獲得佣金,公司再把銷售任務“分包”給各個業務團隊,業務團隊的負責人再與理財經理約定,後者按0.5%-0.7%獲得佣金。

在這樣的文化氛圍和激勵機制下,產品銷售往往成了唯一的導向。 為了挖掘客戶,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的理財經理“各顯神通”。

恆天財富的理財經理高歡(化名)說,他所做的事情,實際上是將客戶的發掘工作,再次“轉包”給銀行的客戶經理。

“一般的電話營銷,打一百個電話做成一單就算幸運了,而按銀行的客戶名單去打電話,可能打一百個電話,可以做成5到10單。”高歡說,銀行的客戶理財觀點相對成熟。 “買過信託產品的人,聽完產品發行方、預期收益、抵押措施等信息,可能很快就買了,沒買過的人,你還要慢慢從信託理財理念開始講起。”

而這樣做,必須給銀行的理財經理進行“利益輸送”,高歡給他們的佣金遠高於銀行的標準。

“管理層不想得罪銀行,對紀律強調很嚴,但是一線銷售員和銀行'內鬼'勾結並不少見。”接近恆天財富的人士說, “激進”銷售文化,必然導致管理層對基層員工的行為失控。

市面上的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大都宣稱自己是“中立、客觀、專業”的“第三方”理財顧問,為客戶篩選理財產品,設計資產配置方案。

但仔細分析其商業模式,卻存在一大硬傷,即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並非是從客戶手中獲得諮詢費,或者與客戶約定按財富增值的多寡獲得報酬,而是從信託公司和PE管理人手中,按募集資金的多寡獲得佣金。

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為此在各地舉辦各種會議,“從宏觀經濟談到理財策略,從財富價值觀談到資產配置,目的只有一個,把手上的產品賣出去。”高歡對記者坦言,所謂的財富管理,對於絕大多數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而言,既無內在的​​動力,客觀上也不具備能力。

目前,公募基金、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產品等,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都不能直接分銷,其主打的產品是信託和PE,以信託為主。 這使得,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不僅產品類型單一,而且產品資源非常有限。

財富管理的核心是資產配置,“第三方手上就那麼幾個產品在銷,一線的理財經理必然是力推那幾個產品,資產配置從何談起?”一位銀行的高級私人銀行客戶經理說。

“誠實點講,我們就是賣產品的。”前述在北京的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總經理認為,第三方要做的,是精選產品,保證手上隨時有兩三隻好產品,供客戶挑選。

驚險一躍:擔當私募基金的GP

掌握了大量的高淨值客戶後,第三方公司的野心也開始膨脹。

“具備較強的理財產品發行能力之後,可以介入上游的項目融資和理財產品開發。”前述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總經理說,一方面進入上游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另一方面有了穩定的項目來源,才能不受制於信託公司。

“信託公司現在也在發展自己的直銷渠道,好產品很難拿到。”前述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總經理認為,如果產品來源不穩定,龐大的銷售團隊將“徒耗錢糧”,而且很快就會流失。

不少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搭建起了“兩套”班子,一個團隊負責找項目,宣稱要以“投行”的思維提供項目融資,另一個團隊做信託產品和PE的分銷,渴望成為第二個諾亞財富。

找到需要融資的項目(主要是房地產)之後,他們有兩種操作辦法:一種是“借殼”信託公司,做一個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然後包銷該信託計劃。 一些小信託公司項目來源缺乏,願意收取一定的“通道費”提供此類“貼牌”。 或者,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不從信託公司手里分成,而是向融資方收取財務顧問費。

另一種是不要信託的“殼”,直接做成有限合伙的基金。 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自己或關聯公司充當GP(一般合夥人),投資者充當LP。

為了規避合夥人數不得超過50人的限制,可以採用一個有限合夥企業投資另一個有限合夥企業“嵌套”結構。

目前市場上PE滿天飛,但募資困難,因此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和PE關係曖昧。

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幫GP找LP,一般能獲得2%-4%的佣金,高於能從信託公司獲得的1.5%-2%的佣金標準。 但一些財富管理公司現在希望全產業鏈“通吃”,自己做GP,操作起來雖然難,但這是其夢想所在。

“當能夠匹配投融資的兩頭之後,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就成為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一支新軍。”一位政策研究人士表示,從做理財產品發行,到自己做資產管理,實際上是“驚險一躍”。

危險徵兆

然而,這個行業高度膨脹的同時卻暗藏危機。

其一是以銷售佣金為主導的盈利模式,誘發各種違規行為。 上文提及的“飛單”,則可能侵犯了客戶的隱私權。

更重要的是,一位政策研究人士擔心,第三方財富公司介入PE管理可能會釀成風險事件。

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發行信託產品,即便理財經理對客戶有一定的誤導,後果尚不嚴重。 因為信託產品絕大多數都是“準固定收益類產品”,信託公司內部風控較嚴,且具備一定的風險兜底能力。

而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絕大多數是民營企業,資本金極少,不具備風險兜底能力。 如果自己做GP,發行有限合夥基金的LP份額,一旦出現銷售誤導,將其當成“固定收益產品”來賣,後果極其嚴重。

“做資產管理要極其慎重,掂量下自己的團隊和能力,即便你能找來錢,不意味著你能管好錢。”前述信託公司高管說。

在前述政策研究人士看來,第三方財富管理行業目前魚龍混雜,亂象重重,未來兩三年內可能出現一個標誌性的風險事件,然後金融監管部門就會介入。

“就像擔保業那樣,後來中科智出事了,各方就開始重視,現在就有了監管。”他舉例說。

不過,儘管目前亂象叢生,但誰也無法否認這個行業野蠻生長的力量。 諾亞財富去年在紐交所掛牌,市值一度超過10億美元,就從側面說明,投資者對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青睞。

而財富管理行業分為兩大板塊,一個板塊是理財產品的生產,一個板塊是理財產品發行。 前一個板塊正在多元化,理財產品生產商既包括銀行,也包括公募基金、信託公司、券商、保險公司等。 後一個板塊上,銀行目前仍然佔據渠道的壟斷優勢,但其地位正在被削弱。

“這正是我們的未來所在。”前述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總經理表示,由於利率管制,目前存款利率無法戰勝CPI,因而儲蓄存款紛紛從銀行“出逃”,進入資產管理行業,今年以來尤其明顯。

銀行系理財產品雖然總體風險較低,但收益僅僅是略高於同期存款利率。 “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幫助高淨值客戶逃離銀行存款的同時,進一步逃離銀行理財。”前述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總經理表示。


閱讀全文...

我們今天打3折,要買嗎?(70% discount)

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上個星期陪客戶去彰化銀行開立外幣帳戶並申請網路銀行服務,一到外幣開戶的櫃檯,除了承辦的小姐以外,旁邊立即來了一位約莫是45歲的中年行員(不知是否是理專),猛向我的客戶推銷共同基金,我靜靜待在旁邊不動聲色,想聽聽到底他會說些什麼?

話說我這位客戶自從10年前認識我之後,就漸漸不在彰銀申購基金,而是透過我建議的管道來做基金交易,這10年來也沒讓她失望,他離開彰銀後直對我說,他們現在怎麼那麼積極,10年前她在彰銀購買基金時,都沒人打招呼,也沒有人協助,只能自己挑些基金,然後臨櫃申購(當時彰銀似乎還沒有線上交易?),跟今日的積極態度,讓她很是驚訝。

到底這位行員說了些什麼呢?

只聽到他幾乎從頭到尾都在說,目前我們的手續費打3~4折,很優惠,每個月都可能會有不同的折數,要把握機會。一直強調他們折數打很大,卻從頭到尾沒聽到他對客戶提問題,要提什麼問題?至少是了解一下客戶目前的情況與想法吧,甚至也可以問一下客戶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坐下來好好聊一下,畢竟銀行不是菜市場,我們可以看到菜市場的喊價聲此起彼落,覺得這才像是菜市場,但是這種景象怎會發生在銀行呢?很想笑,但實在是笑不出來。菜市場的交易我們一般認為那是買賣,一買一賣瞬間完成交易,以後各不相干,通常不需要售後服務,也不需要非常了解買菜的先生小姐,客人要買什麼,就直接報價賣給他。但是金融市場,特別是面對客戶的第一線從業人員,也將客戶與金融機構間的交易當成買賣,這是短視行為,且非常不負責任。這樣的金融環境,最需要檢討的是金融機構,因為他們將手續費(佣金)收入列為評估績效的全部,不論是發放獎金或是各式表揚與獎勵,都是依據你的手續費(佣金)收入,至於客戶是否得到妥善的規劃或建議,那不是他們的關注重點。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第一線從業人員想要繼續生存下去,只好依據公司訂的遊戲規則走,因此形成一個極為畸形的金融產業鏈生態,大有為的政府呢?他們在哪裡呀?他們只會在金融機構出問題後再來亡羊補牢,永遠都是慢半拍,不論是信用卡違約風暴(產生許多卡奴)或是連動債風暴(產生許多頃家蕩產的投資人),政府都不是扮演預防與預警的角色,而是事情爆發後,再來做出許多監管與規範,其中許多的規範只是徒具形式,只是讓客戶簽更多的文件,來保護出事後金融機構不用負責任(因為客戶都在相關揭露文件中簽名確認了)。

親愛的朋友,你還要讓自己繼續無知下去嗎?繼續接受金融機構許多避重就輕的說法,繼續接受第一線從業人員的取巧話術,繼續接受相當不對稱的資訊,繼續接受財經雜誌的置入性行銷,繼續接受顯不合理的佣金結構,繼續接受極為精緻的金融商品簡介文宣但是根本沒有提供理財規劃服務的純商品銷售行為,繼續接受….看官們,您繼續接龍下去吧。

如果你不要繼續讓金融財團欺負,那麼你就要加強你的財務商數,別人是讓信用卡發行公司賺錢,你是賺他們的錢;別人是買了超高內扣費用的共同基金,你是選擇低廉實在的基金或ETF;別人是用很高的利率借錢,你則用不到1%(高竿者甚至是0利率)的利率就可以借到;別人買了一堆讓業務員賺翻天的保單,你則聰明的選擇業務員與保單,讓他們為你服務,為你增值,保護你的人身與財物的風險;別人長期死守著銀行的存款利息,你則有多種長期而言好得多的替代性選擇(台灣早期儲蓄險美國政府抗通膨公債);別人花大錢買投顧老師的誇張資訊,你則有一堆免費優質的網路文章或是研究報告

Action Now ! 馬上行動!


閱讀全文...

專訪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總裁 Ed Morrow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IARFC的研習時數只有40小時,較偏向行銷與實作實務,每個機構(協會)都有其特色,目前還沒發現集大成者。所以不論是CFP,IARFC或是其他發證組織,有心想朝獨立理財顧問的道路走的金融從業人員,似乎都應該去瞧一瞧,吸取各家的精華。台灣的CFP協會確實在行銷與實作實務上都付之闕如,而IARFC台灣分會是由保險行銷集團所主持,大部分的會員都來自保險業,我沒有接觸過IARFC台灣分會,從以前的同事取得此資格(很簡單),到現在看網站上會員的資料更新情況(許多都沒有詳細資料甚至是完全空白),從網站的訊息來看,銷售課程的成分較高,對於投資人教育的資訊,可說是鳳毛麟角,美國總部的網站,資訊是多了一些,但網站做得不是很友善,還是NAPFA的資訊較充實,對於投資人教育著墨較深,網站做的也很好。

評論了一下,以下這篇文章還是有一些參考價值,特摘錄於此。

下列引用出處:http://www.gocharter.com.tw/m2/detail.asp?main_id=2475

【經濟日報/Forrest Wallace Cato 譯/珍妮花】 2007.05.20 03:13 am
在 1984年創立的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由於在理財規劃教育市場中採取平民化的教育策略,會員人數蒸蒸日上,目前全球會員人數已達8,000 人的規模,本周特別專訪該協會總裁Ed Morrow,與讀者分享IARFC成長的Know How與教育理念。本版由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與經濟日報共同企劃。
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的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創立、延續、拓展。Jack Gargan懷著對專業素養、完善規劃和永續教育的高度重視,於1984年創立了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該協會在1993年到1999年規劃為非營利機構。
協會在Roy Henry的管理下,採用了新的章程和道德規範,會員人數也從原本的300人增加至600人。Ed Morrow則是在2000年繼承了協會領導者的衣缽,計劃在全球各地擴張,增加協會刊物的影響力,自行研發專業教育課程;時至今日,IARFC的會員已超過8,000人。我們特別在Morrow差旅的空檔,進行了下列的訪問:
問:您一直活耀於各類組織,像是NAIFA、MDRT、SFSP、ICFP、IAFP和FPA等。您認為IARFC跟這些組織最大的不同是?
提供優勢 與眾不同
答:這些都是非常優秀的機構,我還是會繼續成為他們的會員,並盡可能參加他們的活動。重點是,我們並非相互排斥的競爭者,大家都應該密切配合,IARFC其實也一直與這些單位保持聯絡。然而,IARFC有個與他們不同的使命--我們提供與眾不同的優勢,我們所專注的重點也很特別。只要做到我們對這些財務顧問師的承諾,加上獨特的使命,就足以證明IARFC存在的必要。
問:薪資報酬對財務顧問而言有多重要?
答:薪資報酬對他們而言是非常的重要,同時也非常的不重要。
很多的財務顧問師並沒有得到合宜的報酬。他們對於協助客戶所做的規劃並沒有收取費用,或是只收取微薄的費用。他們甚至不好意思跟客人解釋在規劃之後,還要有進一步的實行和轉介,有時他們天真的認為實行和轉介一定會發生。一個規劃者必須先確保有合理的收入--也就是財務規劃的費用,同時告知客戶以收取佣金為機制的相關產品,或對資產管理收取固定費用
一個財務顧問師是否值得客戶的信賴與付費,遠比他們如何收取費用來的重要。我一直是客戶滿意至上的信奉者。我知道NAPFA大肆宣揚固定費用的制度,但我認為資產管理費用只是佣金的另一個稱呼。多數的NAPFA都是能力相當強的顧問,但他們沒有注重優質的建議和協助,而是著重在所獲取的費用,反而偏離了服務的精神。
協助民眾 優質理財
IARFC是主張收入中立--協會對於佣金制、規劃費用制、計時收費、或財產管理費等無任何的偏見,無論是國內或國外的客戶,需要的是有品質的金融產品,這才是協會支持的精神所在。我們以西洋梨的形狀來作為人口富裕的比喻。有些國家就像是一顆肥胖的梨子形狀--多數人都是在經濟狀況的底層(梨子的下半部),有些國家則有多數的中產階級。
梨子的頂部則是每個國家的少數富裕且具影響力的人口,他們的財富有來自遺產贈與、暴富或是政治權利等。在美國中產階級和中上階級者則佔大多數。
那些超級富豪擁有整個團隊為他們進行理財規劃。超級富豪之下的富裕者,或許是一個理想的財務規劃固定費用制的市場,他們多半擁有多種投資組合,需要各式投資和信託的服務。
而 IARFC會員的目標客戶群則是更下層的一般民眾,這些人沒有多少預算,也無力負擔龐大的費用或購買巨額的金融商品。在美國境內,這樣的民眾超過200萬人。這些人才是真正需要優質的財務規劃和良好的建議,也因此他們更需要RFC,而這正是我們的使命--教育、培訓和支持這些有所需求的民眾。
問:但其他的國家真的需要專業的財務規劃人員嗎?
答:這是絕對需要的!有兩個主要的理由,一是基於每個國家的目標,另一個原因則是基於每個民眾的需求。當我們與其他國家的政府官員、法規制定者或是議員等交談時,他們都能深切體會這些人員的重要性。
問:現行日益增長的老年人口,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支援和老年照護。
答:因為不斷進步的醫療照護、免疫防治、職業災害的減少、安全的環境和全球衝突的減低,各地人口的平均年齡也不斷的增長。如果連歐洲和美國的富裕國家都無法處理因延長壽命所引起的相關醫療財務議題,那中國、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國家又如何能處理這些挑戰?
唯一的解決方式,也是全球通用的方式--個人財務的獨立!各地的民眾多半欠缺對理財的基本準則。有些財務規劃顧問也因為急於成為財富教練和投資經理,而忽略了這些基本準則。
政府無法引導民眾養成更好的處理財務習慣,也不知如何好好教育民眾投資理財的重要。事實上,銀行、企業,甚至是保險公司,他們在政府的監督之下,卻還是無法獲的消費者的信任,這現象比比皆是。但如果可以結合值得信任的財務顧問,民眾會願意掏錢出來,並投資於相關機構。這些機構都可有各自的任務:儲蓄、股市、房地場和保險。
再者,每個國家都想成長為內部資本市場 (internal capital),讓所獲得的利益都可停留於國內。財務顧問師所提倡的就是儉樸、儲蓄和投資。
問:那這些機構不能培養他們自己的財務顧問嗎 為何我們要擔心他們的問題?
答:在美國財務規劃這個行業不僅成長速度太慢,也不受保險、銀行或仲介等行業的支持。事實上,即使這些行業面臨業內菁英不斷轉而投入個人財務規劃一職,他們依舊選擇與財務規劃相抗衡。
我們有責任分享我們所學到的知識,傳承我們的經驗,分享所擁有的工具,進一步的教育和培訓他人。大家都會因此在兩大方面受益匪淺:施比受獲益更多 (這道理在每個區域都是不變的)。一個富裕、健康和經濟自由的國家是不會進入戰爭狀態的。
問:正式合宜的教育對財務顧問師而言有多重要?
答:大學教育在今日而言是相當稀鬆平常的。但我也知道有許多未受正式學校教育卻事業有成的人士。這其中真正的關鍵是在於正式的專業教育和贏得專業的頭銜。而RFC所授予學員的認證頭銜,所傳達給客戶的訊息則是--不斷地自行研習並加強知識,以處處為客戶的金融財務設想。
我對IARFC 40個小時必修課程的要求印象特別深刻。在這經濟、準則、稅務和法律變化多端的時代,沒有任何一個財務專家可以因為兩天的課程就可跟的上社會的腳步。在美國許多州的社工人員所需完成的課程,遠比替客戶掌管百萬投資組合和保險的CFP多更多。
問:還有比專業教育更重要的議題嗎
答:當然有!這也是RFC的課程得以與CLU、ChFC和CFP® 有所區別之處。當我執業三年後,就可符合獲得CLU頭銜;剛引進ChFC時,我便已符合資格;同時也是CFP早期的錄取者。老實說,我很樂意告知大家這些學會的課程讓我學會如何更有效地服務各戶,每一項課程也讓我的收入增加。
四大缺失 導致失敗
但這些課程和頭銜稱號共有四大缺點,這些缺點不包括:1. 獲取客戶 (行銷) 2. 執業管理 3. 執業所需之工具 4. 要求學生構思計畫
財務顧問無法擁有足夠符合資格的客戶群願意負擔合理的費用、願意因滿意服務品質而進一步購買金融產品---肯定失敗!
財務顧問無法有效管理業務,無法以專業有效的基礎與潛在客戶、現行客戶、其他顧問維持頻繁的接觸,無法有效跟上現行專業知識的腳步---肯定失敗!
顧問在沒有工具的狀況下便無法有效地為客戶服務,沒有特別診斷和機械器具而對你的車輛進行細部整修,沒有有效地使用工具的顧問---肯定失敗!
自許為「財務規劃者」,宣稱可以提供符合成本效益的完善計畫,然而所上的課程從沒有要求遞交計畫書,這樣的顧問是無法為客戶進行規劃---肯定失敗!
問:您針對這些問題要如何處理?
答:最新的RFC課程是針對改進這些缺陷而設計的。這些課程所傳授的理論、原則和知識,也是一個專業的財務顧問所需的教育,以便引導客戶如何消費、儲蓄、投資、保險和規劃而達到並維持個人財務的獨立。
這是Dunton的夢想,也是我們的使命。RFC的課程不僅可引領入門者踏入這項專業,也適合目前的會員和工作人員的精進學習。在美國境內有許多「財務服務」代表,他們無法提議、創作、供給和服務客戶所需要的財務規劃。
問:您經常因為IARFC的業務而出差,這如何讓學員受惠?
答:今年,藉由協會分布各地優秀組織之協助,我以IARFC代表身分造訪了11個國家。協會在各地出眾的專業人士也都秉持著建立專業和更強健的社會之共同目標。
IARFC的每個會員都應以協會目前的成就而感到驕傲。我們在創造與眾不同的表現,現在才剛開始起步!IARFC現在是充滿了無限衝勁!
設計課程 因地制宜
當我們在其他國家設計RFC課程時,我們瞭解內容因地的可適性,因此美國境內課程也會融入從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所學習到的知識。協會在美國境外各地也有許多天資聰穎和幹練的職員---所以學習內容不是單一導向的。
時至今日,我曾收到兩個美國極受敬重的機構來電,他們皆表示「我們瞭解我們機構必須向海外拓展,我們也需要讓我們在國內的顧問做好準備……我們要如何與 IARFC合作搭檔?」這些問題都須要時間解答,沒人會知道結果會如何。但我們已慢慢趕上其他機構,在不久的未來,我們會成為最強健的組織機構。
問:IARFC和其他組織有何不同?有何理由讓協會學員持續IARFC的會籍?
答:協會的工作人員和董事會對於會務相當的支持,我們認真地工作態度讓學員願意繼續RFC的會籍,也因而獲得許多現行RFC會員的介紹而吸引更多人加入。對於喜好參與會議的學員,我們也規劃了財務顧問論壇 (Financial Advisors Forum),邀請許多超級講師與大家交流。郵輪會議 (Cruise Confer-ences)最受學員歡迎。
對比較喜歡閱讀的學員,我們持續不斷精進協會刊物Register和Journal of Personal Fi-nance (個人理財期刊) 的內容和品質。在不久之前,這些刊物都還只是每兩個月發行、八頁單色印刷的通訊刊物。
The Search for an RFC是藉由協會的網站找尋適合自身的財務顧問,學員若在網站的個人簡介上詳盡介紹,更能為自己帶來客源與業務契機。理財的觀念和遠景可說是深植於財務顧問網站 (Advisor Websites),Regis-ter的文章內容也會刊登於網站上。所有RFC認證財務顧問師都可將該網站融入個人行銷計畫的一環。
問:您近來體重減少很多,這會改變您的觀感嗎?
答:在和我過大的腰圍纏鬥了40年後,我日前進行了縮胃減肥手術,體重下降了150磅左右。現在雖然只能少量進食,但我在運動和差旅時感到輕鬆許多,也更有趣。我把我個人延展的飛機安全帶丟棄,整體也感覺更有活力,提升睡眠品質,不必再因肥胖而吞食各種藥物。現在我個人極力倡導這類型的手術,也為減重中心拍攝一系列的廣告。甩掉肥胖讓我的生活更顯年輕活力,我很樂意與有肥胖問題者相互討論與分享經驗。


閱讀全文...

為什麼黃金與白銀不是一個好的投資?(Why Gold and Silver Aren’t Good Investments)

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富爸爸系列書籍作者羅勃特清崎(Robert Kiyosaki)在他的有錢人的大陰謀網站裡,分享了一篇文章,分析最近極為熱門之黃金與白銀的投資,我將重點摘錄於下:

數年前清崎就建議投資人買進黃金與白銀,因為當時黃金與白銀都還相當便宜(與現在的價格比較),然而在他于2011年5月16日發布的這篇,卻告誡投資人小心黃金與白銀,他提出3個主要理由,
第一:很難去槓桿投資,不動產可以抵押貸款(融資)到8成的資金,股票也可以,但是黃金或白銀的融資管道不多,銀行大多沒有這項服務。
第二:沒有現金流量,不動產可以出租帶來租金收入,股票會配發股息,銀行存款也有利息,債券也會定時收到配息,但是黃金與白銀不會生出任何的現金流入。

第三:稅率很高,黃金白銀只有在出售後可以取得資本利得,在美國,這類的資本利得稅是28%,比股票的15%還高出甚多(當然持股期間低於一年的短期資本利得稅是30%,這是較高的稅率),他最得意的不動產投資的資本利得稅與租金收入可以做到零稅率,當然關於稅的部分因為台灣投資人與美國哪邊的情況不同,所以應以自身的情況做考量。如果是台灣人到美國證券市場去購買黃金ETF(代號:IAU或GLD)或是白銀ETF(代號:SLV),是沒有資本利得稅的問題(以2011年的稅務規定而言)。
清崎倒也不認為會有黃金與白銀的價格泡沫,綜觀而論,黃金的價格波動較白銀小很多,也有各國央行的黃金儲備做壓艙物,降低其價格波動,白銀的供需目前看起來也沒有供需失衡,因此白銀價格應不致於再產生飆漲的情況,這減少了價格泡沫的可能性。
提供世界白銀協會的一段問答如下:
: 不少人都在談論白銀短缺的問題。白銀ETF如何才可以持續增長?
: 首先,雖然傳聞不絕,但事實上,全球白銀未見短缺。
全球主要白銀生產國包括墨西哥、秘魯、中國、澳大利亞和智利。回顧2010年,在墨西哥和阿根廷新項目的帶動下,白銀礦產量上升2.5%至7.36億安士,而來開採存貨的白銀供應也增至1.43億安士,其中源自工業和珠寶的回收碎銀量較2009年上升了14%。
其次,白銀近50%的需求主要來自於工業。至於投資用途的白銀(包括由ETF持有的白銀),約占白銀總需求的17%。
在2011年第一季度,ETF持有的白銀總額為6.12億安士,少於2010年的全年產量。雖然白銀需求增加,但各項證據都顯示其供應仍足以應付需求增長。
因此,基於白銀ETF增長而觸發供應短缺的憂慮似乎並不成立。
資料來源:世界白銀協會,截至2010年12月31日

Online Exclusive Update - #87
  May 16, 2011

Why Gold and Silver Aren’t Good Investments
For years, I’ve advised people to buy gold and silver, especially up to the year 2010. As you may know, gold was approximately $275 an ounce in 2000, and by 2010, gold was over $1,300 an ounce. Silver has been the better of the two precious metals, starting at below $3.50 an ounce a few years ago and reaching a high of approximately $40 this year.
Yet, gold and silver aren’t the best investments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Difficult to leverage
With real estate, my bankers will loan me 70 to 80 percent of the purchase price. Even though gold and silver has gone up, few bankers will lend you money to invest in gold and silver.
A banker may lend you money for gold and silver you have in your possession, pledging it as collateral against your loan, but most will balk at the idea of borrowing money to speculate in gold and silver.
No cash flow
Gold and silver don’t produce cash flow…for most people. If you’re sophisticated, there are ways to have your gold and silver produce cash flow, but if you know how to do that, you don’t need gold and silver.
Taxes are high
As you know, there are two types of income from investments: capital gains and cash flow. Most novices invest for capital gains. They hope and pray their investment goes up in price. For example, they hope their stocks go up in price or their home goes up in value.
Cash flow investors invest for income on the asset. For example, they invest for cash flow from their real estate or business, dividends from their stocks, or interest from their savings or bonds.
Taxes for real estate investments are the best. For example, an investor can pay zero in taxes for capital gains and for cash flow. Taxes on capital gains for stocks are 15 percent for long-term gains and 30 percent for short-term gains (investments held for less than a year). This is one reason I prefer real estate instead stocks. I’d rather not pay taxes to the government.
The worst taxes are on 401k plans and savings. The income from these investment entities are taxed at the highest tax rate, ordinary income, the same tax rate for employees.
Taxes for capital gains on silver and gold are 28 percent, which is higher than 15 percent on stocks and zero percent for real estate.
Once again, the reasons why silver and gold aren’t the best investments are:
1. Difficult to leverage
2. No cash flow
3. Taxes are high
On the flip side, gold and silver is an easy investment, especially when the Fed is printing trillions of dollars.
But, if the Fed stops printing trillions of dollars, gold and silver may become the next price bubble to crash…but I doubt that will happen.
If the Fed stops printing money, there will be a giant crash causing a tsunami of pain and destruction. Cash will become king…and so will a gun.
I still believe your best investment is taking courses and investing in your financial education. Regardless if we crash or go into hyperinflation, those with a sound financial education will be better off than those who are counting on the government to solve this financial crisis.
Thank you for supporting COR.
Robert Kiyosaki

閱讀全文...

討人厭的facebook相片標籤置入性行銷手法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我很少玩facebook,通常是看看一些有玩facebook的朋友的近況動態,但是朋友的朋友如果將其照片標示出我朋友的名字,那麼在我的塗鴉牆上,我也看得到。有些人士就是利用這一點,大量去加facebook朋友名單,他自己可能就有數千個facebook朋友,而每個朋友又有各自的朋友群,以100個朋友來算好了,這樣以照片標籤標出100個朋友,那麼就潛在有100*100=10000個人會看見這則訊息,不用花一毛錢就能有1萬個曝光的機會,而這一萬個中,只要有5%的人點入進一步觀看,就是500個流量,我不知道這樣的方式會不會帶來收入,我知道,這樣的方式只會引起我的反感,不但不會點入觀看,即使看起來再好的機會,我一點也不心動。

通常這類的行銷手法大多是所謂的在家工作系統(傳銷居多)或是色情網站,可以看看我一天內會看見的照片動態就知道這有多囂張了(我的facebook朋友在106位的情況下),而我的朋友則是成了替死鬼,照片及廣告訊息並不是他們發的,但是卻是透過他們的名義被facebook上的朋友看見。所以如果你發現你一直被一些根本沒有你的照片標示出來,而且裡面藏有廣告訊息,那麼建議您,通知這個發照片的朋友不要繼續這樣做,或是直接將他(她)從你的朋友名單上移除,因為有許多這類的facebook朋友其實你也不認識他們(莫名其妙加你為朋友)。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閱讀全文...

美國NAPFA註冊理財顧問的受託誓言(Fiduciary Oath)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rsonal Financial Advisors(NAPFA)是一個美國金融從業人員的一個自發性組織,成立於1983年,致力於Fee Only(只收顧問費)的推廣與實踐,跟CFP組織有相當類似的觀念與做法,NAPFA也是強調道德標準與繼續教育,它的繼續教育需要每2年60小時,較CFP組織的每2年30小時還多了一倍。也是強調全方位理財規劃,會員中有許多也是具有CFP資格的獨立理財顧問,在美國這類的民間組織還有許多,我所知的有FPA。NAPFA的網站上有許多的投資人教育,特別是在教育投資人應如何選擇一位獨立理財顧問,我將在日後慢慢分享。今天先談談它們的顧問會跟客戶簽署的一份受託誓言。

這類誓言應該不具法律效用(我不了解美國的法律,這裡純用經驗法則猜測),但是透過各種宣誓,也會有相當的道德規範作用,或許這在台灣的民法上也適用一般契約之誠信原則。茲將原文翻譯如下:

受託誓言

顧問應盡最大的努力以善意誠實的態度來謀求客戶的最大利益。

在客戶雇用理財顧問之前,顧問應提供書面披露給客戶,且之後整個雇用期間任何的利益衝突將會或相當可能損害顧問的公正性或獨立性。

顧問或顧問群有財務上的利益,不應因客戶的購買或賣出金融商品,而收取任何報酬或其他薪資。
顧問不可以因為推薦客戶或客戶的業務從另一方收取費用或任何薪酬。

遵循 NAPFA 受託誓言意味著我將:

* 永遠行為誠實與坦率。
* 積極主動地揭露可能影響客戶的任何利益衝突。-
* 不因客戶對金融商品的購買或賣出而接受任何推薦費或報酬。

原文聯結

NAPFA基金會


閱讀全文...

獨立理財顧問之海外及香港模式:歐美客戶“慷慨”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兩岸三地之獨立理財顧問產業,以香港發展經營最久,中國大陸也已有一點成績,唯獨台灣---是爹不疼娘不愛,先天法律環境不良,再加上金融產品與產品銷售平台的後天失調,台灣的投資理財大眾,想要普遍享受到國外(美國澳洲等)優質的獨立理財顧問服務,恐怕是遙遙無期。就算是香港有相對成熟的環境與民眾,香港的獨立理財顧問產業,依然是以佣金制(commision only)為大宗,一些公司採取顧問費與佣金雙軌制(Fee based),目前我沒有聽說或看過有純顧問費制的(Fee only),採取像美國絕大多數的獨立理財顧問所採取的顧問費制(Fee only),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文章出處:http://money.cnfol.com/110516/160,1538,9870366,00.shtml

隨著2000年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的引進,香港 投資 人日益熱衷從保險產品獲得高回報,ILAS(投資相連保險計劃)也順勢成為香港第三方 理財 主力發展的產品。
60%,50%,30%,這分別是美國、澳洲和香港第三方理財機構所佔有的市場份額,即金融理財產品的銷售額中有相當大的比重是通過第三方理財機構下單的。 而國內第三方的佔比僅僅1%,與海外相距甚遠。 第三方理財也因此被多數市場人士看好。
向客戶和機構收費並行
發展日趨成熟的海外第三方,對處於起步階段的國內市場顯然有著不小的借鑒意義。 在美國,第三方理財機構的收費模式主要有兩種,即向客戶收費和向機構收費,其中向客戶收費佔了主流。 一些知名的獨立理財師只需要長期為十幾人、幾十人做好終身理財服務,即可使其輕鬆獲得百萬美元的年薪。 例如美國知名理財公司柯契斯?菲茨財富管理公司的利潤來源就只來自其客戶,但細分為理財規劃服務費和客戶資產管理費。
諮詢 費的收取在這家公司具備了一定的模式:客戶第一次來公司做完整的理財規劃需要15000美元;第二年以後採用按小時收費的方式。 而資產管理費一般是所管理客戶資產的0.8%~1%左右。 客戶資產越多,管理費率越小。 事實上,理財規劃服務費只占到該公司利潤的10%,其餘90%的收入來源於客戶資產管理費。 但就是這10%的收入奠定了90%的利潤基礎。
不過在內地,向客戶收費還“不太現實”。 不少業內人士異口同聲地表示,即使定位於百萬階層以上富人群的第三方機構,也無法收取諮詢費和會費。
甚至在香港這種方式也還行不通。 香港最大的理財公司康宏理財集團董事陳子建表示,中國投資者理財意識沒有歐美成熟,他們認為理財師給他們做理財規劃是義務。
成熟理財師
目前,第三方理財機構的團隊配置主要分為三塊:客戶服務部門、理財師團隊和研究部門。 其中,理財師隊伍跟客戶交流最頻繁,但一家公司不能過多依靠理財師的能力,要讓客戶看到理財師背後的公司價值才是第三方理財公司長久發展之道。
在美國,從事第三方理財的專業人士90%以上都擁有長期在金融機構或律師、會計、稅務事務所的從業經驗,年紀在40歲甚至50歲以上,即通常意義上的成功人士。 而國內第三方理財行業30歲左右的人比較多,從業時間短,投資經驗不足,可信度和可靠性都不夠。 專業人才儲備不足,成為很多第三方機構高管頭疼的問題,甚至也將是製約整個行業發展的一個瓶頸。
投資相連保險計劃(ILAS)的崛起
隨著2000年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的引進,以及香港客戶日益熱衷從保險產品獲得高回報,ILAS深受歡迎,並成為增長迅速的理財產品。 ILAS源自傳統的壽險保單,分為定投及整付兩種,保費亦因其結構不同而有所差異。 ILAS的價值通常跟其相關的投資表現掛鉤。
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ILAS的需求穩步上揚。 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發布的1998年至2008年香港保險業務統計數字,即使面對環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保單保費下滑41%,但當中有關ILAS業務的保單保費則由1998年的23億港元攀升至2008年的357億港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32%。 2004年至2008年期間,ILAS保單保費增長更為可觀,整付及定投的保費複合年增長率分別躍升35%及33%。 由此,香港業內認為ILAS將成為香港第三方理財機構主力發展的理財產品。
香港案例之禦峰理財
著重於定額定投
創立於1998年。 專業、獨立、個性,是御峰理財以至香港第三方理財市場發展的核心。 為了解及迎合客戶需要,會先對客戶的基本數據進行分析,包括投資目的、風險承受程度以及資產狀況。 現時,第三方理財機構著重為客戶提供較長期理財服務,尤其是定額定投的理財方式及產品。
在產品選擇上,第三方理財機構跟多個不同領域的金融機構簽約,從而增加各類基金、保險等投資產品的選擇。 以御峰為例,公司業務夥伴及產品供貨商包括基金投資公司、保險公司、離岸銀行、信託公司及法律機構等。
代銷佣金與顧問費並行
《投資有道》:禦峰理財的客戶定位是怎樣的? 客戶會否在御峰開立理財賬戶?
禦峰:客戶就是需要專業理財服務的投資者,沒有特定的資產門檻要求。 客戶需要在御峰開立理財賬戶。
《投資有道》:現在是採用會員制還是非會員制? 各是按什麼比例或標準收取服務費?
禦峰:沒有會員制和非會員制之分, 開立理財賬戶後便是客戶, 按產品或服務收取費用。
《投資有道》:公司的盈利模式是怎樣的? 比如是代銷產品收取佣金還是其他方式?
禦峰:視乎客戶需要的服務是怎樣, 有些是代銷產品收取佣金, 有些是提供服務收取顧問費用等。
《投資有道》:具體以何種方式與產品供貨商開展合作?
禦峰:我們有專業的產品團隊, ​​與供貨商商討合作; 而研究部則會對產品、供貨商進行盡職審查, 以確保客戶投資的安全。
《投資有道》:公司團隊組成是怎樣的? 財務策劃師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和履歷?
禦峰:我們公司約有200名員工。 財務策劃師需通過專業考試考取,財務策劃所涉獵的範疇,涵蓋了生活中所有與財務有關的層面,當中包括以下六大範疇:財富管理、保險策劃、投資策劃、稅務策劃、退休策劃及遺產策劃。
《投資有道》:香港現有多少家第三方機構?
禦峰:香港較大規模的第三方理財機構約有10間。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