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投資學:諾貝爾獎得主對投資者的實戰建議--讀後感2(Investing Under Irrational Conditions-Advices From Nobel Scholars)

2009年3月5日 星期四

加入共享書籤: HEMiDEMi個人書籤 MyShare個人書籤 Google分享書籤 Technorati分享書籤 Del.icio.us個人書籤 DiggIt! funP分享書籤

http://blog.dengfong.com.tw/2009/03/2investing-under-irrational-conditions.html

第一章「投資理論的演變」篇幅較多,對於一般大眾而言,讀起來較為艱澀,但卻是非常重要的投資學發展歷程與建構投資理論非常重要的敘述,建議可以先從第二章讀起,再慢慢將第一章看完。

在談到主動式投資時,作者舉了一位享譽國際的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來告訴我們,要挑選到一位值得信賴的優秀基金經理人是多麼的不可求,書中寫道:

彼得林區的經驗、能力以及富達基金公司(Fidelity)的資源與招牌,應該比任何人都具有優勢來選擇能打敗市場的經理人來繼承彼得林區衣缽。然而他退休以後,他的第一任繼承人只做了2年就離職(Morris Smith,1990年5月到1992年7月),第二任繼承人維尼克(Jeffrey Vinik),因為績效不好在1996年6月被撤換。薩穆爾森(Paul Samuelson)承認,即使在效率市場裡,天才型的分析師也會存在。問題是,連彼得林區都找不到這名天才分析師,一般的投資人又如何找的到呢?

台灣的基金投資人與股票投資人,由於沒有正確的投資人教育,被財經平面媒體與電子媒體每日無間斷地資訊轟炸,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再火上添油,滿手是認為馬上會漲的股票及基金,殊不知,在學界很早就看透(提出客觀的數據與論點)股市的不可預測性,1965年芝加哥大學教授法瑪(Eugene Fama)就發表了『股價的隨機漫步』(Random Walk in Stock Market Prices),他在研究報告裡,談到一段對技術分析(台灣人最喜歡使用的投資分析方法)的看法,他說:「使用技術分析的人必須承認,證據顯示有許多的論文都一致贊成隨機漫步模式, 然而有關技術分析理論的嚴格實證論文卻鳳毛麟角。假如技術分析人員拒絕隨機漫步模式理論所提的證據,而他們的理論又禁不起同等程度的嚴格實證,那麼他們的立場將是非常脆弱。我相信,這就是隨機漫步模式理論所給予的挑戰。」

在這裡我不禁要再次提醒那些時常盯著螢幕看線圖的投資人,想想一個最簡單的邏輯:如果技術分析有用,那麼設計發明這些技術分析的電腦工程師或技術分析師為何不自己用就好?為何將之公諸於世?為何免費教導你看線圖?為何要辛苦的賣軟體給你賺取微薄的服務費?假如技術分析有效,他們就自己躲起來操作就好了,根本不應跟大家分享,因為分享後,大家都會使用了,這套方法就再也沒有預測能力,就是所謂的「自我毀滅」。

許多人都崇拜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紛紛將價值投資掛在嘴邊,認真研究基本分析法,花了大半時間做功課,看財報,殊不知巴菲特在1996年公司年報裡,董事長給全體股東的信中說到:「大部分的投資人,包括機構投資人以及個人,會發現擁有股票最好的方法是透過費用低廉的指數型基金。」在一篇外資買方的操作心法的分析中,讓我們約略了解,基本分析也可以省略了,一般投資人最好如許多大師或學者的建言,採用指數化的被動投資法,買進並長期持有,才是最輕鬆省力又能贏過至少一半投資人的投資策略。MyEm0.Com

0 意見: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