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CFP學員中以壽險業背景的居多,他們在風險模組(模2)與退休金規劃(模3)與稅務規劃(模5) 較強,但在投資規畫(模4)較弱,而且就算投資規畫考得高分,也未必表示投資管理就沒問題,因為就算是已經取得認證的CFP,也可能還是偏向他原來就較擅長的領域,如果均衡發展4大模組,所需的時間會耗掉很多,但卻只有極少客戶認同這樣的理財規劃步驟與收費方式,落得認證CFP很難持續堅持下去,我看到的更多CFP是根本沒有真正採取收費顧問制度(具有很高的挑戰性),還是在傳統的佣金制度下生存,這如何能避免客戶利益衝突呢?
台灣的金融法規與用人制度在還沒有大幅修改之前,CFP想在台灣生根落實,恐怕還有很艱辛的路要走,從google搜尋CFP討論區,MoneyQ討論區已經一年多沒有新的留言,唯一還有運作的中華大學CFPking討論區,目前也是發言量極少,再看看台灣官網的暫停使用CFP名銜及商標授權名單,共有73位CFP放棄繼續使用這個授權商標(因為要繳年費跟持續進修教育,或許這個商標沒有為他們帶來實質的幫助),所佔比率相當的高(1成以上),種種跡象顯示,台灣的CFP發展岌岌可危。
我不想去討論背後可能的原因,只想讓自己能夠認清事實,將自己的時間做最有效的分配,讓更多的客戶知道我的用心,知道客戶利益衝突在台灣的金融界是多麼的嚴重,知道CFP或其他的認證資格或執照也不是萬靈丹,也不是全然可以信賴,還是要客戶自己多了解多知道一些事實真相,但是事實真相很難被知道,因此我有義務多說一些真相,即使很醜陋,也要公諸於世,值得較為欣慰的是,近年來有許多書籍披露了更多金融黑幕,讓一般民眾有機會了解金融界的大謊言。(推薦幾本書目於後)
台灣沒有諸如美國或香港等地方的共同基金超市,也沒有獨立理財顧問業相關法規可以遵循與規範,目前CFP真正獨立從業的理財顧問僅能從事理財規劃及透過保險經紀人和銀行通路提供保險與基金產品,少部分以投顧公司名義經營者,雖然有代理基金等商品,但是仍然不夠廣泛與多元,費用率也是偏高(主要是台灣販售的基金其經理費偏高),在高費用率的環境下,客戶要能獲得合理的報酬,實是艱鉅的挑戰。
雖然有種種的不利因素,CFP畢竟還是國內較具有份量的證照,期許CFP協會及已經通過認證的CFP顧問,能同心協力將CFP的美好理念與做法,落實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造福台灣的芸芸大眾。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