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界「沃爾瑪」:Vanguard

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出處:華爾街見聞

Vanguard,這個投資界的低成本先鋒在自己誕生的第38個年頭創造了新的記錄。今年不僅是Vanguard歷史上最好的一個年頭,也創下了整個行業的新紀錄。據Strategic Insight數據,到11月為止,Vanguard旗下的共同基金和ETF在今年共吸收了1304億美元的投資,超過了摩根大通在2008年主要依靠貨幣市場基金所創下的1296億美元的記錄。而今年還沒有結束。

「沃爾瑪效應」眾所周知,而市場如今正在惴惴不安地目睹著「Vanguard效應」的快速蔓延。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因為Vanguard只需要對其基金持有人負責,而他們省下的費用都會給到基金持有人,而非股東或合夥人。這讓貝萊德、嘉信(Charles Schwab )、富達和道富難以匹敵。

Josh Brown向商業週刊說道:「這不應該讓人感到意外。」他表示Vanguard是在一個投資者對每個基點收益都斤斤計較的環境下出售成本最低的債券基金,就如同在一個選股者昂貴且無能的環境下提供最「傳統的指數基金」。

據Lipper數據,股票型共同基金的投資者平均為每100美元投資支付1.24美元,而股票ETF低於36美分。而Vanguard所提供的基金平均費用為20美分/百美元投資。自市場在2009年3月觸底以來,股票型共同基金資金合計淨流出2420億美元,而股票ETF的資金淨流入為2700億美元。

Vanguard本年度至今共吸收了1304億美元資金,要知道世界最大的對沖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所管理的資產規模也就1300億美元。在2008年,美國最大的股票型共同基金是American Funds資產規模1170億美元的Growth Fund of America;到今年8月份,該基金累計資金淨流出已達630億美元。

資產管理的世界正在經歷跨時代的巨變。在2000年,當股票風潮(Cult of Equity )席捲美國時,經紀商、銀行和保險公司主宰了全球資產管理行業,在行業資產規模前10名中佔據6席。如今,他們還剩下4席。這四家上榜的銀行和保險公司所管理的資產規模合計5.5萬億美元,而剩下6家公司管理的資產合計超過11萬億美元,這其中就包括Vanguard和貝萊德。

而這些新勢力也在費率上擠壓競爭對手。在10月份,Vanguard繼續激進的做法,宣佈繼續在新發行的ETF基金中削減費率。該公司宣佈自1月份起將基準指數供應商從MSC I換成了成本更低的FTSE。Vanguard發言人John Woerth表示:「指數的授權費用佔據了我們成本的很大部分,因此,我們採取了行動。」

Woerth說道:「我們相信大部分我們的投資者會擁抱這一變化並且理解我們是在把節約下來的成本給到他們。」

儘管Vanguard是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公司,但它只是第三大ETF玩家,落後於貝萊德和道富。隨著如此多的資金流向Vanguard,這種局面恐怕持續不了多久。


閱讀全文...

安泰增額養老壽險(85)(65歲滿期)之5周年加保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在2009年寫了連續5年6.37%的複利保證,或許你也有機會!,前前後後寫了許多不同險種的5周年加保或是生子加保之好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右邊的搜尋登豐文章裡輸入5周年加保,就可發現過去所寫文章。

今日剛好一位朋友手上也有一張安泰增額養老壽險(85)(65歲滿期),於這個月滿15周年,於是我就幫其試算看看,利用5周年加保這個條款的權利,客戶會有什麼好處?

這張保單客戶是從27歲就購買,要一直繳費到64歲,65歲滿期一次領回滿期金後,保單就終止。目前客戶的原始保額是60萬,此次增加10萬原始保額,變成70萬,要一次補繳保單價值準備金113,340元,每年應繳之保費也從3萬多變成41,215元,假設日後都不再行使5周年加保,以41,215元繳費到64歲,則65歲滿期時可領滿期金5,799,850元。

我做了一個試算表,在今年需多繳119,228元,往後每年多繳5,888元,65歲滿期時可多領828,550元,那麼這樣的投入(指額外投入的金額),其報酬率是多少呢?

6.71%,這不是只有一年喔,而是未來23年都可享有同樣的報酬率,朋友在當初購買時,有點像是購買了38年的零息債券同時享有一定金額的壽險保障。一般民眾大多偏好短年期的儲蓄險,雖然每6年就可領回,但是如果不花掉而是繼續存下去,那麼這15年來已經購買了3次短年期儲蓄險,相信實質利率一定是愈來愈低,如果能在當時高預訂利率的當下,鎖住長年期儲蓄保單,相信現在一定是笑呵呵,緊抱保單不放。

當然,以現在的情況,開賣中的儲蓄險保單,其預訂利率都相當的低,在諸多風險考量下,大多不適合持有。所以說,不論是用何種金融工具來理財,皆要以自身條件與當時金融環境來多方評估,方能求得一個較妥善的規劃與安排。


閱讀全文...

富邦人壽與遠雄人壽終身防癌險分析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前言:
這篇簡易的分析表是我近日因家人自身需求而製作,順便放上來跟讀者分享,讀者朋友們應尋找自己的理財顧問或是壽險業務員依自身需求來規劃,本人不負資訊正確之責任,亦不代表任何推薦之立場。
相關分析表連結:請按此
保單條款:
富邦
遠雄
閱讀全文...

Google Apps在中小企業的應用(實務演練)

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

登豐理財在成立之初即導入Google apps 應用服務雲端平台,目前除了內部使用外,也分享給登豐理財的客戶們,在進入門檻極低的情況下,客戶的小型企業很快就可以順利應用,並且得到很大的效益。在經過數年的使用後,我們還整合進許多第三方開發的應用平台,不論在導入成本與導入時間上,皆大幅節省成本與時間。


閱讀全文...

海外匯款中轉行之費用節省

許多投資美股之投資人常常要匯款到美國券商,還有許多需要匯款到美國的民眾,他們通常會被美國當地中轉行收取18~25美元不等的手續費,而且這類中轉費用可能每次因透過的中轉行不同,而有不同的收費。其實這樣的手許費是可以再省個幾塊美元,而且金額每次都是可以確定的,我所知道的最低金額是15美元,方法怎麼做呢?很簡單,只要跟櫃台行員指定要透過的中轉行即可。而哪些中轉行目前是收費15美元呢?


閱讀全文...

證照與實力之間的落差(The gap between license and experience)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許多朋友以為擁有許多金融證照可以確保在金融業的發展,這個想法可能只對了一半,假如你是要在金融業的後勤單位(銀行稽核,保險精算、核保與理賠或是法務等支援性質單位),那麼相關的證照是必須的,因為是後勤支援單位,因此薪水通常是固定薪。不過如果你是要在第一線服務客戶,像是銀行的理專、保險公司的壽險顧問、證券公司的證券營業員..等屬於業務單位性質,那麼具備多張證照並不能保證你的收入更不能保障你的生存機會。

大多數的第一線金融從業人員,能夠經歷市場的考驗而生存下來的人,要不是他銷售能力與金融專業並具,就是心要狠肝要黑,將白的描成黑的,將假的說成真的,最近的永達保險經紀人保險詐欺判決,可以做為案例參考。(這是討論區的討論)

雖然金融從業人員已經很多人被告,但是為達成業績上的需要,許多金融從業人員仍然使用假資料或是非法自製傳單,來欺騙或是隱瞞客戶,他們當然知道東窗事發後的情況,但是利益在眼前,實在是難以拒絕啊!

有許多朋友來應徵獨立理財顧問,通常人們對獨立理財顧問一知半解,即使在金融業多年,也未必了解獨立理財顧問的精神,以及獨立理財顧問須具備的職業技能,精神上很嚮往,實質上卻欠缺執業的能力,以為懂一些投資、以為有一些金融證照、以為上一些相關課程、以為找一間獨立理財顧問公司去上班…就可以當個獨立理財顧問,殊不知,這其實與現實有很大的落差。

一位獨立理財顧問就算懂得投資、懂風險規劃、懂稅務規劃、懂全生涯理財規畫(當然包括退休規劃),還是有可能不被客戶所接受,台灣引進CFP(認證理財規劃師)多年,但是能夠真正獨立規劃與執業的CFP卻也是鳳毛麟角,這當然有一些大環境的限制因素(可參考我看CFP),即使大環境改善,獨立理財顧問也無法快速蓬勃發展,主要原因為:要培養一位具備高道德操守與願意真誠服務人群(永遠站在第一線)且具備完整的金融專業訓練,是需要時間來發酵的,非一蹴可幾。在這養成的過程,從業人員必須要有收入才能生存下去,但是金融機構通常缺的就是時間與金錢,基本上不太可能投入大量時間與金錢來培育這群人,所以我說,假如你想要成為真正為客戶所接納的獨立理財顧問,你必須從基本功練起,是漸進式的轉變,是漸進式的發展,把獨立理財顧問需要具備的能力慢慢培養,一步步學習,不過這卻違反了現代人凡事要求快求大的想法,要賺快錢要賺大錢,這樣的想法通常只會導致客戶受傷,最終自己也滅頂的結局。

許多來應徵職位的朋友,根本沒有做好功課,根本沒有深思,他們只是覺得這個idea很好,想來試試,卻不知,他們連基本功都不了解,更遑論深層的客戶規劃與互動。我不是自恃甚高,也不是故弄玄虛,而是在這個金融叢林裡歷經十多年生存下來的第一線金融從業人員,有理念想要去實現,有方法每天去執行,一步步陪著客戶走過財務瓶頸與規避風險,一步步看著客戶成長與茁壯,避開風險追求目標,說來輕鬆,真正落實執行,卻是一項極高的挑戰。雖然是一項挑戰,做起來卻非常踏實,非常有意義,如果你真正想當一位被敬重的理財顧問,那麼就接受挑戰吧,不要退卻不要好高騖遠,腳踏實地,循著協助客戶達陣的軌跡,一步步向前邁進,相信未來你也會是一位傑出的獨立理財顧問,受到客戶的喜愛與尊敬。


閱讀全文...

又有另外2個人自殺了(Two More Suicides)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麻煩,要謙卑,花點時間寫下自己所犯的錯誤,以及為何犯下這樣的錯誤,接下來就趕快尋求專業的協助。

看到羅伯特清崎先生的友人夫妻檔自殺(詳下方原文轉貼),不禁想起我也有2位友人在前後10年裡因著幾乎相同的原因而自殺,我這2位友人自殺時皆未留下遺書,一位留下3個幼齡子女,一位留下2個稚齡子女,讓5個小孩在年幼時即失去父愛,也讓2位太太獨自背負沉重的經濟與精神壓力。我不知道,假如他們知道最後會是這種結局,他們還會選擇當初所做的事情嗎?

到底當初他們做了什麼事呢?遭致最後選擇這條不歸路?且讓我一一述說。

10年前這位友人大哥是一位證券業務員,待在證券公司多年,也做到了中階主管,待在證券業,自己交易點證券也不足為過,不過賺的薪資有限,又想憑藉自己的專長在股市賺多一點,因此他使用了融資與當日沖銷這個證券交易方式,豈知非但沒有賺到錢,反而將自己的本金都賠光了,在各種正當借錢管道都用盡後,最後轉向地下錢莊借錢,但是老天爺始終沒有給他翻身的機會,最後逼得老父親賣掉未來要給他們的祖傳農地來還欠地下錢莊的錢,只是這樣仍沒有打消翻本的念頭,再次向地下錢莊借錢,一段時間後,債務仍然是愈滾愈大,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選擇自殺一途。第二位友人是一位專職的股市玩家,在股市打滾10多年,10多年來,有賺有賠,只是賠的時候居多,也是把農地抵押給銀行,數百萬的抵押借款也是有去無回,失去了農地後,仍然不死心,到處籌錢想東山再起,在長期的經濟與看盤壓力下,也是突然的自殺了,他投資股票的方式也是使用融資與當日沖銷。

在2個不同的環境下,2位友人做著相同的事情,最後走上同樣的結局。其實,他們有完全不一樣的選擇,他們不需在股市獲利也能生活下去,之所以會使用融資與當沖,我想很大的因素是:賭一把。試想,有誰能夠真的看得其準,知道這檔股票今天會上漲,明天那檔股票會上漲,假如真有這樣的人,他老早就超越股神巴菲特的績效了,巴菲特也一直不斷的對投資人說明,他無法預測短期的股價走勢,巴菲特並不是靠當日沖銷賺錢的,他有許多取得資金的方式,且成本都非常低廉(甚至趨近於零),所以他也不需向券商融資來買股票,更何況,他的公司隨時都有數百億的現金,當遇到股價遠低於公司內在價值時,便可以大量買進,巴菲特做的是投資或者說是經營事業,可是這兩位友人做的是賭博啊,同樣是買進股權,因為想法與做法不同,就有了天壤之別。

生命是無價的,當你徘徊在十字路口感到無助、無望或難過時,請記得撥「1995」生命線電話,我們將陪伴你渡過難關。

羅伯特清崎先生原文
Two More Suicides

A few years ago, in an earlier Conspiracy of the Rich (COR) Update, I wrote about three suicides and two arsons in my neighborhood.
Sadly, there were two more suicides recently in my neighborhood. The economy has claimed two more people. This time, the two people are friends of mine. They were good people, and I miss them.
My two friends were a married couple. He was a famous radio personality, and she was active in high-end charities. They were leaders in our city.
Why the suicide, no one really knows. I do know they were in financial trouble due to the real estate crash. Just how deep they were in trouble, I don’t know. I also heard they had medical problems, which added to their financial problems. Both were my age.
Last year, Richard Duncan, who writes a blog on the Rich Dad site, warned me about this type of personal tragedy. Richard explained that millions of people are living on savings and reserves. If the crisis lasts longer than their reserves, the real personal crisis appears. It seems this is what happened.
After the crash of 1929, there was a saying that went, “Watch out for falling bankers.” When the stock market fell, so did bankers. They could not face their losses.
In the 2007 crash, there were fewer bankers committing suicide. This is because our government is bailing out the bankers with bonuses.
Unfortunately, you and I do not get bailed out.
If you are in trouble financially, or have friends and loved ones in trouble, please seek professional help. There are agencies set up to assist you in dealing with your financial problems.
Money is not worth dying for. I know, because years ago, while nearly a million dollars in debt, suicide was an option. Rather than run, rich dad suggested I write down all the mistakes I made and then seek help. If I made accounting mistakes, I talked to an accountant. If there was a legal mistake, I talked to an attorney. That was my way out. That is how I got smarter.
These are not ordinary times, and I’m afraid the crisis is going to get worse.
If you find yourself in trouble, be humble, take the time to write down the mistakes you’ve made and why you made them, and then seek professional help.

(譯: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麻煩,要謙卑,花點時間寫下自己所犯的錯誤,以及為何犯下這樣的錯誤,接下來就趕快尋求專業的協助)
Even if you are in financial trouble, these are times to get smarter, not to despair.
Take care of yourself, and thank you for supporting COR.
Robert Kiyosaki

PS.本文不適用本網站之創用CC授權。本文禁止以任何型式轉載。


閱讀全文...

不可思議的6.99%內部報酬率{LES 安泰還本終身壽險(繳費10年)15周年加保試算}

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寫這類分析文,對我其實一點好處也沒有,一方面這類商品早在10多年前便已絕跡,一方面我也沒法從提供服務中得到實質的現金回報,幫客戶辦理這類的5周年加保,從金錢方面來說,只有成本的支出,而無收入,雖然如此,但秉持客戶利益優先的理念,我仍然常常在做,只要客戶有需求,這麼做是應該的,盡到了我的理念與義務。

今日幫一位15年前購買了LES 安泰還本終身壽險(繳費10年)的保戶申請15周年加保,應客戶要求,幫其算出加保後的利益,詳情請看這個試算表

這是一張繳費期滿後每滿5年可以領取生存金的生死合險,以這張為例,第10年時領取保額的20%,第15年25%,第20年30%,第25年35%,之後每滿5年皆是領35%。這張保單提供每滿5周年或是結婚生子都可以提出增加原始投保保額的20%,我們便是使用了這個權利。

相關的內部報酬率(IRR)計算與說明,都在試算表上,我試算了5年、10年、15年及35年的IRR,都是在6.99%,可是提著燈籠都找不到的好康,請有買到此類商品的保戶,不要忽略了你應有的權益。沒有買到的,也請轉告周遭親朋好友,日行一善。

PS.用google與yahoo搜了一下網路,似乎只有我寫文提及這種好康訊息,數百萬的保戶的權益竟然沒有人在網路上專文提及,我想這就是利益衝突的體現,因為假如客戶將資金放到這上面來,就會擠壓到新保單的銷售,不論是業務員或是保險公司,恐怕都是不樂於見到的。更有甚者,說不定許多購買了此類商品的保戶,早已經被業務員洗單,拋棄高預訂利率的舊保單轉而購買利率更低的新保單,因為實在是有太多的業務員需要這些保戶來供養,但保戶資源卻是有限的,你想,常常向你獻殷勤的保險業務員,所為何來??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