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的"小"老百姓(上)(Work hard and get nothing)

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加入共享書籤: HEMiDEMi個人書籤 MyShare個人書籤 Google分享書籤 Technorati分享書籤 Del.icio.us個人書籤 DiggIt! funP分享書籤

http://blog.dengfong.com.tw/2011/09/hard-and-get-nothing.html

在全世界的政府皆拼命借錢拼命花錢之際,在社會底層的勞工階層卻每天都得戰戰兢兢的顧好自己目前的工作(飯碗),即使這樣,還是很容易受到經濟衰退影響,遭到資遣而失業。如果好不容易將工作顧好,有一個餓不死的薪資收入,省吃儉用在銀行存了點錢,卻因為政府的寬鬆貨幣政策而引來通貨膨脹或是國外(特別是美帝)政府亂印鈔票,而讓全球的民眾苦嘗輸入性通膨(因為全球的物資幾乎都是以美元計價,美鈔印多了,石油農產品等就會反映在價格上漲),這些存在銀行的辛苦錢非但沒有創造出實質報酬率[(1+名目報酬率)/(1+通貨膨脹率)-1] =>[簡單算法:名目報酬率-通貨膨脹率],反而被高漲的通貨膨脹侵蝕掉實質購買力。

存在銀行的錢看起來較安全,卻被政府利用通貨膨脹悄悄的一點一滴偷走其購買力,有些人受到保險業務員及銀行理專的話術吸引,將定存或是每月工資結餘款投入外幣的儲蓄保單或是台幣的分紅儲蓄保單,這類保單,通常是長年期的,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也不一定會比定存好,雖然現在用一些特定條件試算,是比台幣定存好一點,但是那是要在特定的條件下,而這些條件,並非永久不變。假如保戶因為沒有做好資金需求的規劃,隨意的購買儲蓄保單,一旦面臨資金需求,然保單尚未到期,如果只是短暫需要資金,很快就能回補,這還可以利用保單貸款因應,但是如果無法短期內回補資金,只能走上解約一途,這樣有非常高的機率會賠錢,反而弄巧成拙。

在低利率環境下,資金(追求保值)走投無路時,許多民眾會被引導到投資有價證券或是不動產...等,這類型的投資配置雖然可能有較高的報酬,卻也伴隨了較高的虧損風險,然而民眾並不是非常了解這類風險,也不知道如何管理風險,更遑論做好適當的風險趨避與風險忍受度所搭配的風險曝險程度,因此我們會看到70歲的老伯伯將全部積蓄投入ELN連動債,而產生毀滅性的悲劇,或者是投入股票融資融券與當沖的賭博遊戲當中,每日活在緊張與緊盯螢幕數字跳動的無意義生活下,最終走上自殘一途(我已有2位保險客戶是如此),以悲劇收場。

在股票市場行情上漲之時,許多金融從業人員鼓吹客戶購買股票與股票型基金,此時認為定存、儲蓄險保單與政府公債基金的報酬都太差,建議客戶將資金轉往股票市場,一旦股市行情反轉下跌,就改變說法,建議客戶還是買一些保本的儲蓄險較好,而許多客戶也沒深入了解,竟也同聲附和,剛好樂的金融從業人員兩頭賺,殊不知,這些客戶遭受了2次的傷害(下一篇文章會分享此情況)。即使有一些專業且有職業道德的從業人員,仔細地為客戶規畫好投資策略與資產配置,並做了一些基本的投資人教育,但是有太多的人不是很懶就是根本無暇顧到投資這一塊,但卻又想從投資上賺一筆,因此一開始傾向全部依賴理財顧問,可是因為資金是自己的錢,很容易受市場情緒的影響,常常買高賣低(無法克服貪婪與恐懼的心理偏誤),即使理財顧問事前做好完善的規劃,也不容易克服客戶的這種心理偏誤,通常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做投資人教育,成本相當高,因此許多從業人員皆放棄此種作法,而以短線與短視的方式,來經營客戶關係,這種建立在短線的績效表現上的關係,很容易因一時績效不好,客戶就另謀他人。金融從業人員也沒辦法真正建立與客戶間的長遠關係,可說是兩敗俱傷。

以目前這樣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情勢與金融商品多的眼花撩亂,第一線的理財專員與客戶皆持續維持著舊有的思維,實在很難應付這多變與複雜的金融環境,通常都是以悲慘的下場做結束,我們不禁要問,一套真正了解客戶,提供客觀公正的理財規劃建議,作持續且長期的投資人教育的金融體系,何時可以普及?可以成為市場認同的主流?政府主關機關有責任,金融業有責任,金融第一線從業人員有責任,客戶也有責任,如果你也認同此點,請留言在此,告知我們你的想法。

0 意見: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